投中网
搜索
登录 | 注册
投中网  >  生物医药  >  正文

暴涨115%,一家上海明星公司刚刚IPO了

投中网   |   黎曼
2025-09-19 10:42:21

7轮融了14.21亿元。

2025年9月19日,劲方医药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港上市。其开盘价为44港元,较发行价20.39港元上涨115.79%,目前市值约为157亿港元。

劲方医药聚焦肿瘤、自体免疫和炎症性疾病领域的创新治疗方案。这家公司值得期待的地方主要有两点:其一,它是冲着港股18A去的创新药企,自2025年以来,港股18A公司表现亮眼,新股上市首日涨幅前5名的公司均为18A公司。也因此,市场近期对每一家18A公司的上市都抱有较高期待。其二,公司已于近年来通过授权获得收入,而其研发的中国首款获批的KRAS G12C抑制剂“达伯特”(GFH925)也迎来了商业化。

这是一家成立于2017年的企业,联合创始人吕强博士和兰炯博士均是顶尖科学家,劲方医药凝聚了二人的心血结晶。公司经历多轮融资,IPO前估值超31亿元,吸引了包括弘晖资本、鼎晖投资、亚投资本、宁波弘甲、国药中生、深创投、华盖资本、谢诺辰途、北极光创投、磐霖资本、海邦投资、中南创投、华金资本、杭州泰鲲、宜和私募基金、泽悦资本、石药集团、善金资本、上海誉瀚、普恩国新、泰甫管理、惠每资本、农银国际、清池资本、德屹长青、百度等机构押注。 

2位科学家,填补行业空白

劲方医药的故事源于八年前,灵魂人物是两位科学家——吕强和兰炯。

董事长吕强,1987年从北大生物化学专业本科毕业,后于1996年获得美国布兰迪斯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并在塔夫茨大学医学院完成生理学与神经科学的深造。

在其职业生涯早期,吕强便在生物制药行业的多家明星企业崭露头角,曾在诺华担任离子通道及细胞毒理学主管,积累了在大型跨国药企的研发经验。此后,他又辗转至惠氏制药,进一步丰富了自己在药物研发领域的阅历。2013年起,吕强回国发展,先后在药明康德、扬子江药业、誉衡药业等企业担任首席科学官或副总裁等要职,并于2015-2017年期间出任基石药业高级副总裁。多年的行业深耕,让吕强对创新药研发的各个环节了如指掌。

首席执行官兰炯,1994年从兰州大学有机化学专业本科毕业,1999年获得同校博士学位后,前往美国罗切斯特大学从事有机合成化学研究。拥有超过20年行业经验的兰炯,在药物化学、筛选等领域造诣颇深。在加入劲方医药前,兰炯在扬子江药业上海海雁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公司运营及新药研发体系建设。

2017年,是吕强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彼时,港交所开放了18A规则,允许未盈利生物科技企业上市,资本热潮开始涌入生物医药赛道。看到这一行业机遇,吕强毅然辞去基石药业高级副总裁一职,决定投身创业浪潮。他邀请了前扬子江同事兰炯共同创立劲方医药,两人分工明确,吕强负责整体战略规划、财务管理及业务管理,兰炯则全面负责业务运营,尤其专注于小分子药物研发。

创业初期,劲方医药将目光聚焦于肿瘤、免疫类疾病领域高度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公司以疾病生物学机理和临床转化医学为核心,选择了一条艰难但极具价值的道路——原创型药物开发。

在研发过程中,劲方医药面临着诸多挑战。以其核心产品GFH925(商品名“达伯特”)为例,这是一款针对KRAS G12C突变的靶向药物。KRAS作为最常见的致癌驱动基因,广泛存在于胰腺癌、结直肠癌、非小细胞肺癌等多种癌症中。然而,长期以来,由于KRAS靶点的“不可成药性”,全球范围内针对该靶点的可用药物寥寥无几,存在着巨大的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业界对KRAS的关注可追溯至2013年,当时《自然》杂志发表的一篇论文首次打开了KRAS成药之门。但直到2018年《细胞》杂志发表新的研究进展,让吕强团队意识到,开发KRAS G12C抑制剂的时机已经成熟。

同年,成立仅一年的劲方医药便设立了KRAS G12C抑制剂项目,彼时全球范围内尚无同类药物获得临床试验概念验证。2019年,劲方医药开始设计GFH925系列化合物结构,通过差异化的测试方法锁定临床前候选化合物。随后,团队确定制剂处方,总共开发了5条原料药工艺路线,最终获得的最佳方案不仅保障了药品质量,还有助于在商业化阶段降低原料药成本。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2024年8月,GFH925(达伯特)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用于非小细胞肺癌二线治疗,成为中国首款获批的KRAS G12C突变靶向新药,填补了国内该领域靶向治疗的空白。

迎来商业化曙光

目前,除了达伯特外,公司还有另一款核心产品GFH312,是公司自主研发的高效小分子抑制剂,能针对受体相互作用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RIPK1)并抑制其激酶活性,已获得FDA关于在美国开展第二期临床试验的IND批准,以评估GFH312对外周动脉疾病伴间歇性跛行患者的安全性和疗效。

除核心产品外,劲方医药正在建立一个全面且差异化的RAS产品矩阵,包括GFH375(一款口服生物利用度好的KRAS G12D小分子抑制剂)、GFH276(一种泛RAS(活化)非降解类分子胶)、GFS784(一种利用大小分子协同效应的新型药物模式)。

而且公司也在进一步丰富产品管线组合,例如GFS202A(针对GDF15和IL-6的双特异性抗体)、GFH009(一种选择性小分子化合物,以CDK9为靶点)、GFH018(一种强效的TGF-βR1小分子抑制剂)。

劲方医药的财务状况反映了创新药企的典型特征——前期投入大、亏损明显,但收入增长迅速。

根据招股书数据,公司2023年、2024年及2025年前四个月的收入分别为7373.4万元、1.05亿元和8214.9万元人民币,呈现出良好的增长势头。 

同期,公司亏损分别为5.08亿、6.78亿和6662.4万元人民币。这种“越赚越亏”的现象在创新药企中并不罕见,主要是因为公司需要持续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研发活动。2023年、2024年研发费用分别为3.13亿元、3.32亿元,2025年前四个月约为0.69亿元。 

在业务占比方面,2023年公司营收主要来自对外授权合作,其中向客户B(信达生物)确认的知识产权授权收入约7178万元,占比逾九成。然而,2024年上半年对上述客户的收入为0元,凸显出这种合作里程碑收入具有一次性特征。另一家合作客户A贡献的研发服务收入也在锐减,这表明公司现阶段收入对少数合作伙伴高度依赖且波动剧烈。 

虽然公司在2024年前三季度尚未形成实质产品销售收入,不过,随着2024年8月核心产品达伯特获批上市,公司开始逐步构建以产品销售为主的收入结构。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劲方医药已将达伯特在大中华区的开发和商业化独家权利授予了信达生物,公司自身对核心产品的商业化控制权有限,未来收入很大程度上依赖信达生物的商业化努力。总体来看,由于公司亏损数额较大,急需IPO输血。 

投后估值超31亿

劲方医药获得了众多知名投资机构的青睐。公司的单一最大股东集团包括联合创始人吕强和兰炯,他们通过一致行动人士协议合共控制约25.23%股份,此外,弘晖资本持股8.37%,鼎晖投资持股5.64%,华盖资本持股5.58%,亚投资本持股4.92%,深创投持股3.90%。

自2017年成立以来,劲方医药先后完成了7轮股权融资,累计募集资金约14.21亿元。

2018年,公司获得了来自天使投资人的6000万种子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弘晖资本等。

2019年,公司完成A轮及A+轮融资,总金额约人民币1.4亿元,投资方包括宁波弘甲、健壹资本、石药集团及海邦投资等。

2021年,劲方医药完成了B轮及B+轮融资,投资者包括但不限于鼎晖投资、深创投、磐霖资本及北极光创投,总金额约5.43亿元。

2022年11月,劲方医药完成4.83亿元C轮融资,投后估值为26.62亿元,每股成本为107.13元。此次融资得到了更多大型投资机构的青睐,投资者包括但不限于华盖资本、谢诺辰途、善金资本及惠每资本等,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市场估值和行业知名度。

2023年12月,公司又完成1.95亿元C+轮融资,公司估值为31.23亿元。

以上融资为公司的研发项目推进、临床试验开展及团队建设提供了充足弹药。值得一提的是,在劲方的发展过程中,磐霖资本因坚定地看好劲方医药,已经连续追投三次。分别于B、B+、C轮三轮加码。投资过程中,磐霖资本等机构除了帮助企业对接商业资源、投资过程中,磐霖资本也在对接商业资源、帮助梳理战略定位、公司建设等方面提供了帮助。

劲方医药选择的港股18A上市路径,是近年来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的重要上市渠道,对于现阶段来说更是重要的窗口期。劲方医药的上市计划其实早已启动。其于2024年12月首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于2025年6月更新了招股书,并于8月通过港交所聆讯。 

目前,公司计划将募集资金用于核心产品GFH925及GFH375的进一步开发、其他候选产品的开发以及营运资金和一般企业用途。

网站编辑: 郭靖
本文为投中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0

第一时间获取股权投资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投中网,或用手机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获得投中网每日精华内容推送。

发表评论

 / 200

全部评论

—— 没有更多评论了 ——
—— 没有更多评论了 ——
联系我们 欢迎投稿
  • 投中网
  • CVS投中数据
  1. 创新经济的
    智识、洞见和未来

  2. 投资人都在用的
    数据专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