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武汉明星独角兽正冲向港股。
在东风公司的全力支持下,他们旗下高端智慧新能源品牌岚图汽车已卖出超过20万辆汽车,并于近日通过不发行新股或涉及融资的“介绍上市”来到港交所门前,有望成为2025年武汉最大造车IPO。
为了让这家公司顺利上市和更好地发展,东风公司除了让旗下东风集团股份将持有的79.67%岚图汽车股权向全体股东进行分派,同时还会将市值超700亿港元的东风集团股份进行私有化之后从港交所退市,从而集中力量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放眼望去,汽车大军正冲向IPO。除了岚图汽车,奇瑞汽车、赛力斯、阿维塔等车企也已于近期在港上市或准备上市。
武汉明星IPO,要IPO了
岚图汽车的故事,得从东风公司讲起。
时间回到2017年,这家公司在汽车领域率先提出“轻量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的“五化”概念,最终坚定新能源汽车路线并努力推动传统燃油车向新能源车转型。
在产业政策和消费升级的双重驱动下,他们判断乘用车市场的电动化和高端化进程也将加速,同时高端新能源车型的市场前景更乐观,并计划做一个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
东风公司的底气在于,作为拥有数十年造车经验和技术的央企,他们早在2001年便开始布局电动汽车研发和产业化,同时决心开创“成熟车企+造车新势力”的融合共创发展新模式。
于是,在东风公司全力支持及CEO卢放等经管层和核心管理团队出资持股的情况下,岚图汽车由东风集团股份和员工持股平台于2021年6月在武汉经开区正式成立。
那个时候,东风公司正向新能源与智能驾驶领域全面转型,而“中国车谷”武汉经开区提出“借东风”竞逐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新赛道。
围绕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重点布局,武汉经开区目前已形成从关键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整产业体系,拥有10家整车企业、14座整车工厂和千余家零部件企业。
以一家独立公司的身份,岚图汽车重新搭建了团队、理念、模式、决策机制和整体流程。除了在账目方面独立核算并对收益独立负责,同时也拥有独立融资的权利。
成立6个月后,他们正式启动A轮融资,获得一百多家市场化投资机构关注。到了2022年12月,岚图汽车宣布完成当时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最大的首轮融资——近50亿元,同时估值达到近300亿元。
混改基金、中银资产、工银投资、武汉经开产业基金、农银投资、 湖北高投集团、东风交银汽车基金、洪泰基金管理的湖北高质量发展基金、欣旺达、赣锋锂业等10家投资方,与岚图汽车均有战略协同关系。
在他们看来,这些投资者特别是在混合所有制及体制机制改革、战略业务协同、综合金融服务、三电供应链等方面,将与自身实现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建立融合共生的产业新生态。
当时间来到2025年7月,在拿到东风资产和东风集团股份提供的20亿元融资后,岚图汽车花费超41亿元向东风集团股份收购每年能生产30万辆汽车的云峰工厂。目前,他们在云峰工厂生产岚图知音。
短短数年时间,岚图汽车便在东风公司的肩膀上,一跃成为武汉的明星独角兽,同时选择以“介绍上市”的方式冲向港股。
背靠东风,卖出超20万辆车
一路走来,岚图汽车的发展速度惊人。
在发布品牌后,他们实现四年上市四款车——岚图FREE、梦想家、追光、知音,产品覆盖轿车、SUV及MPV三大细分市场,产品价格则主要覆盖了20-50万元。
这样的产品发布速度,离不开东风公司在底盘能力、动力总成能力等底层造车技术等工程能力上的积累,以及岚图汽车在研发上的持续投入。
从2022年算起,这家公司43个月在研发上累计投入超过56亿元,不仅全栈自主开发出聚焦组合辅助驾驶、智能联网及车辆安全等方面的技术,还在中国拥有1519项已颁发专利和4783项正在申请的专利。
于是我们能看到,在2021年8月开始交付第一款车型岚图FREE后,岚图汽车在2024年4月便累计生产完成10万辆车。一年后,他们累计生产完成20万辆车,成为首个达成该目标的央国企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
随着汽车的销量持续增加,这家公司的收入也在不断增长,从2022年的60.52亿元,到2023年的127.49亿元,然后是2024年的193.61亿元,并在2025年前7个月达到157.81亿元。此外,他们的毛利率也从2022年的8.3%上升至2024年的21%。
与此同时,岚图汽车的净亏损也从2022年的15.38亿元,收窄到2023年的14.96亿元。到了2024年,他们于第四季度首次实现单季度盈利,当年的净亏损只有0.9亿元。在2025年前7个月,这家公司的净利润便达到4.34亿元。
在良好的发展势头中,他们将2025年全年的销售目标定在20万辆。不过面对小鹏汽车、小米汽车、理想汽车、蔚来汽车、极氪、阿维塔等对手带来的竞争压力,岚图汽车在2025年前7个月卖出了不到7万辆汽车。
上市,成为岚图汽车的破局手段之一。通过在港交所上市,他们能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同时更好地提升品牌形象和拓展国际事业等。
全面推进海外事业布局落地,已成为这家公司的重要目标。早在2024年,岚图汽车便发布出海战略——到2030年,布局世界六大洲,进入全球60国,累计建成500家销售服务网点,海外销量累计突破50万辆。
从送汽车大军,冲向IPO
放眼望去,一批新能源汽车正在冲向IPO。
上个月,奇瑞汽车便登陆了港股。在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的带领下,这家公司于1997年从安徽芜湖几间简陋的“小草房”起步,一步步成长为中国汽车“出口之王”——2024年卖出的229.5万辆车中,有114万辆远销海外。
强大的实力,让他们获得了高瓴、景林资产、大家人寿、国轩香港、黃山建投、合肥建汇、中邮理财、星宇香港等13名基石投资者的认可,最终通过上市募集资金总额达到约91.45亿港元。
“此次港股上市,是奇瑞迈进国际资本市场的重要一步,也是扛起更大责任、迎接更大使命的全新起点。”尹同跃直言,将借助资本的力量,加速技术创新,深化全球布局,持续做强汽车主业。
当时间来到10月,在岚图汽车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后,A股上市公司赛力斯便成功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超过2500亿元的市值有望成为2025年港股最大造车IPO。
与华为达成新能源汽车领域合作关系后,这家由小康股份更名而来的公司,已与对方联合发布赛力斯华为智选SF5及被视为“首款鸿蒙汽车”的AITO问界M5等车型。2024年,赛力斯卖出了42.69万辆新能源汽车,其中问界系列贡献颇多。
除了加速冲向港股,赛力斯也在通过资本深入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其中,控股子公司赛力斯汽车准备引入工银投资、交银投资、农银投资等战略投资者,增资金额合计不超过50亿元。此外,他们和阿维塔各自都花了115亿元分别拿下华为引望10%的股权。
还有一家与华为密切相关的车企,也于近日传出准备上市的消息。有媒体报道,由长安汽车、宁德时代、华为联合打造的阿维塔最快或于2025年10月在港交所交表。此前,他们曾计划于2026年上市。
目前,阿维塔共完成4轮融资,从长安汽车、宁德时代、南方工业基金、国家绿色基金、重庆产业母基金、交银投资、渝富系基金、南方资产系基金、国投系基金等手中拿到约190亿元,估值超过300亿元。
多家车企冲刺上市背后,或许离不开汽车行业“内卷式”竞争的影响。据媒体报道,无序价格战正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效益下滑的关键因素,无论是造车新势力还是传统车企的新能源品牌,产品在2025年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价。
这一幕也为玩家们敲响了警钟:如果缺乏合适的融资渠道,那么容易与竞争对手拉开身位,最终或将失去留在牌桌的机会。
参考资料:
1.《岚图造车:一家成熟车企的新时代修养》,晚点LatePost
武汉造车超级IPO,来了
汽车大军正冲向IPO。
一家武汉明星独角兽正冲向港股。
在东风公司的全力支持下,他们旗下高端智慧新能源品牌岚图汽车已卖出超过20万辆汽车,并于近日通过不发行新股或涉及融资的“介绍上市”来到港交所门前,有望成为2025年武汉最大造车IPO。
为了让这家公司顺利上市和更好地发展,东风公司除了让旗下东风集团股份将持有的79.67%岚图汽车股权向全体股东进行分派,同时还会将市值超700亿港元的东风集团股份进行私有化之后从港交所退市,从而集中力量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放眼望去,汽车大军正冲向IPO。除了岚图汽车,奇瑞汽车、赛力斯、阿维塔等车企也已于近期在港上市或准备上市。
武汉明星IPO,要IPO了
岚图汽车的故事,得从东风公司讲起。
时间回到2017年,这家公司在汽车领域率先提出“轻量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的“五化”概念,最终坚定新能源汽车路线并努力推动传统燃油车向新能源车转型。
在产业政策和消费升级的双重驱动下,他们判断乘用车市场的电动化和高端化进程也将加速,同时高端新能源车型的市场前景更乐观,并计划做一个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
东风公司的底气在于,作为拥有数十年造车经验和技术的央企,他们早在2001年便开始布局电动汽车研发和产业化,同时决心开创“成熟车企+造车新势力”的融合共创发展新模式。
于是,在东风公司全力支持及CEO卢放等经管层和核心管理团队出资持股的情况下,岚图汽车由东风集团股份和员工持股平台于2021年6月在武汉经开区正式成立。
那个时候,东风公司正向新能源与智能驾驶领域全面转型,而“中国车谷”武汉经开区提出“借东风”竞逐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新赛道。
围绕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重点布局,武汉经开区目前已形成从关键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整产业体系,拥有10家整车企业、14座整车工厂和千余家零部件企业。
以一家独立公司的身份,岚图汽车重新搭建了团队、理念、模式、决策机制和整体流程。除了在账目方面独立核算并对收益独立负责,同时也拥有独立融资的权利。
成立6个月后,他们正式启动A轮融资,获得一百多家市场化投资机构关注。到了2022年12月,岚图汽车宣布完成当时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最大的首轮融资——近50亿元,同时估值达到近300亿元。
混改基金、中银资产、工银投资、武汉经开产业基金、农银投资、 湖北高投集团、东风交银汽车基金、洪泰基金管理的湖北高质量发展基金、欣旺达、赣锋锂业等10家投资方,与岚图汽车均有战略协同关系。
在他们看来,这些投资者特别是在混合所有制及体制机制改革、战略业务协同、综合金融服务、三电供应链等方面,将与自身实现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建立融合共生的产业新生态。
当时间来到2025年7月,在拿到东风资产和东风集团股份提供的20亿元融资后,岚图汽车花费超41亿元向东风集团股份收购每年能生产30万辆汽车的云峰工厂。目前,他们在云峰工厂生产岚图知音。
短短数年时间,岚图汽车便在东风公司的肩膀上,一跃成为武汉的明星独角兽,同时选择以“介绍上市”的方式冲向港股。
背靠东风,卖出超20万辆车
一路走来,岚图汽车的发展速度惊人。
在发布品牌后,他们实现四年上市四款车——岚图FREE、梦想家、追光、知音,产品覆盖轿车、SUV及MPV三大细分市场,产品价格则主要覆盖了20-50万元。
这样的产品发布速度,离不开东风公司在底盘能力、动力总成能力等底层造车技术等工程能力上的积累,以及岚图汽车在研发上的持续投入。
从2022年算起,这家公司43个月在研发上累计投入超过56亿元,不仅全栈自主开发出聚焦组合辅助驾驶、智能联网及车辆安全等方面的技术,还在中国拥有1519项已颁发专利和4783项正在申请的专利。
于是我们能看到,在2021年8月开始交付第一款车型岚图FREE后,岚图汽车在2024年4月便累计生产完成10万辆车。一年后,他们累计生产完成20万辆车,成为首个达成该目标的央国企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
随着汽车的销量持续增加,这家公司的收入也在不断增长,从2022年的60.52亿元,到2023年的127.49亿元,然后是2024年的193.61亿元,并在2025年前7个月达到157.81亿元。此外,他们的毛利率也从2022年的8.3%上升至2024年的21%。
与此同时,岚图汽车的净亏损也从2022年的15.38亿元,收窄到2023年的14.96亿元。到了2024年,他们于第四季度首次实现单季度盈利,当年的净亏损只有0.9亿元。在2025年前7个月,这家公司的净利润便达到4.34亿元。
在良好的发展势头中,他们将2025年全年的销售目标定在20万辆。不过面对小鹏汽车、小米汽车、理想汽车、蔚来汽车、极氪、阿维塔等对手带来的竞争压力,岚图汽车在2025年前7个月卖出了不到7万辆汽车。
上市,成为岚图汽车的破局手段之一。通过在港交所上市,他们能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同时更好地提升品牌形象和拓展国际事业等。
全面推进海外事业布局落地,已成为这家公司的重要目标。早在2024年,岚图汽车便发布出海战略——到2030年,布局世界六大洲,进入全球60国,累计建成500家销售服务网点,海外销量累计突破50万辆。
从送汽车大军,冲向IPO
放眼望去,一批新能源汽车正在冲向IPO。
上个月,奇瑞汽车便登陆了港股。在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的带领下,这家公司于1997年从安徽芜湖几间简陋的“小草房”起步,一步步成长为中国汽车“出口之王”——2024年卖出的229.5万辆车中,有114万辆远销海外。
强大的实力,让他们获得了高瓴、景林资产、大家人寿、国轩香港、黃山建投、合肥建汇、中邮理财、星宇香港等13名基石投资者的认可,最终通过上市募集资金总额达到约91.45亿港元。
“此次港股上市,是奇瑞迈进国际资本市场的重要一步,也是扛起更大责任、迎接更大使命的全新起点。”尹同跃直言,将借助资本的力量,加速技术创新,深化全球布局,持续做强汽车主业。
当时间来到10月,在岚图汽车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后,A股上市公司赛力斯便成功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超过2500亿元的市值有望成为2025年港股最大造车IPO。
与华为达成新能源汽车领域合作关系后,这家由小康股份更名而来的公司,已与对方联合发布赛力斯华为智选SF5及被视为“首款鸿蒙汽车”的AITO问界M5等车型。2024年,赛力斯卖出了42.69万辆新能源汽车,其中问界系列贡献颇多。
除了加速冲向港股,赛力斯也在通过资本深入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其中,控股子公司赛力斯汽车准备引入工银投资、交银投资、农银投资等战略投资者,增资金额合计不超过50亿元。此外,他们和阿维塔各自都花了115亿元分别拿下华为引望10%的股权。
还有一家与华为密切相关的车企,也于近日传出准备上市的消息。有媒体报道,由长安汽车、宁德时代、华为联合打造的阿维塔最快或于2025年10月在港交所交表。此前,他们曾计划于2026年上市。
目前,阿维塔共完成4轮融资,从长安汽车、宁德时代、南方工业基金、国家绿色基金、重庆产业母基金、交银投资、渝富系基金、南方资产系基金、国投系基金等手中拿到约190亿元,估值超过300亿元。
多家车企冲刺上市背后,或许离不开汽车行业“内卷式”竞争的影响。据媒体报道,无序价格战正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效益下滑的关键因素,无论是造车新势力还是传统车企的新能源品牌,产品在2025年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价。
这一幕也为玩家们敲响了警钟:如果缺乏合适的融资渠道,那么容易与竞争对手拉开身位,最终或将失去留在牌桌的机会。
参考资料:
1.《岚图造车:一家成熟车企的新时代修养》,晚点LatePost
0
第一时间获取股权投资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投中网,或用手机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获得投中网每日精华内容推送。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