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一部电影直接推动了一家上市公司的诞生。
2014年,电影《亲爱的》热映,影片中真实曲折的寻子事件触动了无数人的心弦。也正是这一年,身为父亲的陈宁观影后颇为动容,而后因深圳龙岗民警的一句话:“如果人脸识别能快速定位失踪儿童,深圳就不会再有走失的孩子。”便毅然归国创业。
2014年8月27日,身在美国硅谷的陈宁,通过深圳龙岗区人才办的协助,花了4小时就在龙岗注册了“云天励飞”,赛道定位在安防领域,计划用AI实现“天下无拐”。从龙岗区一间不足百平米的办公室起步,带领团队打造出全球首套动态人像识别系统“深目”,找回400余名失踪儿童,更将中国AI芯片技术推入全球竞争舞台。
2023年4月,云天励飞登陆科创板首日开盘暴涨175.5%,当日市值370亿元,如今市值在220亿前后。如今,凭借2025年一季度营收168%的同比增速和AI推理芯片赛道的领跑身位,这家“深圳AI第一股”再度叩响港股大门。
从“天下无拐”到“中国芯火”
因一部电影打动便回国创业,如果不是陈宁来做,其他人听起来都像是“乌托邦”。
陈宁的履历堪称传奇: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博士、中国首套商用矢量处理器指令集设计者、前中兴通讯IC技术总监,手握30项国际专利。
当然,要将愿景实现离不开现实背景。2014年前后正值中国双创热潮。AI也开始从安防领域落地开启市场化之路。此外,陈宁也敏锐捕捉到了公安部门的刚性需求。当时,基层民警在视频监控工作中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急需高效的技术手段来提升工作效率。而深圳作为一座科技前沿城市,拥有丰富的数据资源,为 AI 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云天励飞抓住这一机遇,开启了创业征程。
于是,陈宁要实现“天下无拐”的愿景便有了成立的客观条件。那一年,为了将实验室算法转化为可大规模落地的产品,团队挤在十几人的小屋里,9个月未获融资,陈宁甚至停发工资自筹资金。
2015年夏天,为攻克摄像头安装角度、光线干扰等细节,他带工程师徒步测绘龙岗所有城中村、地铁站,积累数万条视频数据。最终诞生的“深目”系统,以低成本边缘计算芯片激活传统监控设备,实现“端-云协同”的动态识别。结局也颇令人振奋:系统上线两年就协助破案数千起,找回数百名走失者。也由此,“深目”成为云天励飞首张名片,复制到全球100余城。
从市场角度来看,安防始终是个有限的赛道。要想筑就更高的护城河,则需要向更大的目标前进。陈宁预判“无AI不芯片”时代将至,2018年宣布自研NPU芯片,次年推出首款商用芯片DeepEye1000。
2023年,公司以“深圳AI第一股”头衔在科创板上市,募资39亿元,超计划近9亿元,资金重点投向AI芯片研发。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云天励飞也在不断调整战略布局,从最初的 “深圳 AI 第一股” 逐渐向 AI 芯片公司全面转型,展现出强大的战略眼光和适应能力。
如今公司早已从安防名片到AI芯片领军者,其五代NPU芯片已支撑起三大里程碑:2018年获“中国智能科学技术最高奖”吴文俊奖;2024年NPU驱动AI推理芯片市占率中国前二;场景突破上:芯片适配国产鸿蒙系统,支撑深空探测星载计算。
财务:增收减亏
据最新招股书,云天励飞近三年业绩呈现“增收减亏”的关键转折。
一方面,公司收入爆发。2023年至2025年Q1,公司营收分别为5.46亿、9.17亿、2.64亿元。
公司收入的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企业级和消费级场景业务的强劲表现。公司于2024年以1.8亿元收购智能穿戴设计企业岍丞技术,新增了消费级场景业务。据了解,云天励飞的消费级场景业务涵盖可穿戴设备产品、智能硬件等,依托公司自研的大模型或系统、软件应用等为消费级产品提供技术基础,以硬件形式进行交付。2025年一季度,企业级场景收入占比47.3%与消费级场景42.5%贡献近90%收入,其中AI玩具销量登顶国内电商平台。
自2017年以来,公司已连续8年出现亏损,累计亏损超29亿元。但公司亏损持续收窄:2024年亏损5.7亿元,但2025Q1亏损超8500万元。与此同时,公司毛利率也跃升。公司于2025年一季度毛利率攀升至28.8%,净利率也大幅改善。效果背后是公司两大策略推动。
首先是技术降本:自研14nm Chiplet工艺的DeepEdge10芯片,通过“算力积木”架构灵活扩展算力,降低硬件依赖;其次是费用优化:期间费用率降至65.94%,研发投入精准聚焦大模型推理场景。
但研发依然不能松懈,云天励飞所处的市场竞争环境日益激烈,为了保持技术领先地位,公司始终坚持高强度的研发投入。从2017年到2023年,公司的研发费用整体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从最初的4355.75万元增长至2.95亿元。2024年,研发费用更是攀升至4亿元,同比增长35.62%,占公司总营收的比重高达44%。
针对持续亏损,陈宁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直言:“当前是推理芯片爆发前夜,必须加大投入卡位蓝海。”援引行业预测,未来3-5年AI推理芯片增速将大幅超越训练芯片,而云天励飞已为“端边云全域覆盖”做好技术储备。
实际上,除了高研发投入外,造成公司亏损的主要原因在于股份支付费用的增加。为了建立健全长效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公司在上市前实施了股权激励计划,并于2023 年推出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这一系列举措在 2024 年导致股份支付费用大幅增加,达到 1.9 亿元,同比增长118%。虽然股权激励在短期内对公司利润造成了一定压力,但从长远来看,有助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公司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从“A”到“H”
尽管陈宁拥有硬核的技术背景,但创业之初,他们在技术应用上的 "异想天开" 并没有得到投资人的认可,公司成立9个月,云天励飞没拿到一分钱融资,举步维艰。
坊间传闻的一段佳话发生在2015年年中,陈宁在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 80人圆桌论坛上介绍了其用AI解决儿童走失问题的方向。茶歇时,天使投资人徐小平走到陈宁身边,微笑着说:“用新技术来寻找失踪儿童的想法非常有价值,我还认识《亲爱的》导演陈可辛,我很有兴趣投资你们这个项目。”陈宁就这样偶遇自己的天使投资人,二人相谈甚欢,甚至错过了下半场论坛。
一周后,双方签署投资协议,再过一周,真格投资的数百万元到账;龙岗区政府引导资金也随之投入数百万元。2015年8月,团队获 4000万元资金支持,不到3个月全额到账。陈宁表示,这4000万元让公司和产品都跨上了一个新台阶。随后,2020年光远资本、华登国际等押注20亿元Pre-IPO轮,推动芯片量产。公司股东也包括国家队,中电系(中电华登、中电信息)合计持股超8%,助力政务市场拓展。
2023年,云天励飞作为“深圳AI第一股”上市,但至今未能走出亏损,此次筹划H股上市,背后原因有迹可循。
从国际化战略角度看,云天励飞在2024年境外收入仅占0.01%,这表明其国际化程度还很低。公司希望通过港股平台“提升公司国际品牌形象”,需要建立境内、境外双融资平台。
其次,从资本运作角度看,公司在科创板IPO时募资38.99亿元,但截至2024年底已投资25.53亿元,募投项目预计2026年6月才能完成,剩余资金恐怕难以覆盖后续芯片研发。
从行业竞争角度看,中国AI推理芯片市场预计2024-2029年复合增长率达53.4%,2029年市场规模将达13,830亿元。云天励飞需要持续投入研发以保持市场地位。
本次H股募资,公司计划将45%用于AI推理芯片研发,包括新一代NPU芯片及“算力积木”架构迭代,30%用于战略并购。港股融资可补充资金缺口,加速技术商业化落地。若成功上市,云天励飞将成为同时扎根内地技术生态与国际资本市场的AI芯片标杆,其双重上市路径也为中国硬科技企业提供了范本。
“AI打拐明星”又要IPO了
其双重上市路径也为中国硬科技企业提供了范本。
没想到,一部电影直接推动了一家上市公司的诞生。
2014年,电影《亲爱的》热映,影片中真实曲折的寻子事件触动了无数人的心弦。也正是这一年,身为父亲的陈宁观影后颇为动容,而后因深圳龙岗民警的一句话:“如果人脸识别能快速定位失踪儿童,深圳就不会再有走失的孩子。”便毅然归国创业。
2014年8月27日,身在美国硅谷的陈宁,通过深圳龙岗区人才办的协助,花了4小时就在龙岗注册了“云天励飞”,赛道定位在安防领域,计划用AI实现“天下无拐”。从龙岗区一间不足百平米的办公室起步,带领团队打造出全球首套动态人像识别系统“深目”,找回400余名失踪儿童,更将中国AI芯片技术推入全球竞争舞台。
2023年4月,云天励飞登陆科创板首日开盘暴涨175.5%,当日市值370亿元,如今市值在220亿前后。如今,凭借2025年一季度营收168%的同比增速和AI推理芯片赛道的领跑身位,这家“深圳AI第一股”再度叩响港股大门。
从“天下无拐”到“中国芯火”
因一部电影打动便回国创业,如果不是陈宁来做,其他人听起来都像是“乌托邦”。
陈宁的履历堪称传奇: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博士、中国首套商用矢量处理器指令集设计者、前中兴通讯IC技术总监,手握30项国际专利。
当然,要将愿景实现离不开现实背景。2014年前后正值中国双创热潮。AI也开始从安防领域落地开启市场化之路。此外,陈宁也敏锐捕捉到了公安部门的刚性需求。当时,基层民警在视频监控工作中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急需高效的技术手段来提升工作效率。而深圳作为一座科技前沿城市,拥有丰富的数据资源,为 AI 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云天励飞抓住这一机遇,开启了创业征程。
于是,陈宁要实现“天下无拐”的愿景便有了成立的客观条件。那一年,为了将实验室算法转化为可大规模落地的产品,团队挤在十几人的小屋里,9个月未获融资,陈宁甚至停发工资自筹资金。
2015年夏天,为攻克摄像头安装角度、光线干扰等细节,他带工程师徒步测绘龙岗所有城中村、地铁站,积累数万条视频数据。最终诞生的“深目”系统,以低成本边缘计算芯片激活传统监控设备,实现“端-云协同”的动态识别。结局也颇令人振奋:系统上线两年就协助破案数千起,找回数百名走失者。也由此,“深目”成为云天励飞首张名片,复制到全球100余城。
从市场角度来看,安防始终是个有限的赛道。要想筑就更高的护城河,则需要向更大的目标前进。陈宁预判“无AI不芯片”时代将至,2018年宣布自研NPU芯片,次年推出首款商用芯片DeepEye1000。
2023年,公司以“深圳AI第一股”头衔在科创板上市,募资39亿元,超计划近9亿元,资金重点投向AI芯片研发。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云天励飞也在不断调整战略布局,从最初的 “深圳 AI 第一股” 逐渐向 AI 芯片公司全面转型,展现出强大的战略眼光和适应能力。
如今公司早已从安防名片到AI芯片领军者,其五代NPU芯片已支撑起三大里程碑:2018年获“中国智能科学技术最高奖”吴文俊奖;2024年NPU驱动AI推理芯片市占率中国前二;场景突破上:芯片适配国产鸿蒙系统,支撑深空探测星载计算。
财务:增收减亏
据最新招股书,云天励飞近三年业绩呈现“增收减亏”的关键转折。
一方面,公司收入爆发。2023年至2025年Q1,公司营收分别为5.46亿、9.17亿、2.64亿元。
公司收入的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企业级和消费级场景业务的强劲表现。公司于2024年以1.8亿元收购智能穿戴设计企业岍丞技术,新增了消费级场景业务。据了解,云天励飞的消费级场景业务涵盖可穿戴设备产品、智能硬件等,依托公司自研的大模型或系统、软件应用等为消费级产品提供技术基础,以硬件形式进行交付。2025年一季度,企业级场景收入占比47.3%与消费级场景42.5%贡献近90%收入,其中AI玩具销量登顶国内电商平台。
自2017年以来,公司已连续8年出现亏损,累计亏损超29亿元。但公司亏损持续收窄:2024年亏损5.7亿元,但2025Q1亏损超8500万元。与此同时,公司毛利率也跃升。公司于2025年一季度毛利率攀升至28.8%,净利率也大幅改善。效果背后是公司两大策略推动。
首先是技术降本:自研14nm Chiplet工艺的DeepEdge10芯片,通过“算力积木”架构灵活扩展算力,降低硬件依赖;其次是费用优化:期间费用率降至65.94%,研发投入精准聚焦大模型推理场景。
但研发依然不能松懈,云天励飞所处的市场竞争环境日益激烈,为了保持技术领先地位,公司始终坚持高强度的研发投入。从2017年到2023年,公司的研发费用整体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从最初的4355.75万元增长至2.95亿元。2024年,研发费用更是攀升至4亿元,同比增长35.62%,占公司总营收的比重高达44%。
针对持续亏损,陈宁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直言:“当前是推理芯片爆发前夜,必须加大投入卡位蓝海。”援引行业预测,未来3-5年AI推理芯片增速将大幅超越训练芯片,而云天励飞已为“端边云全域覆盖”做好技术储备。
实际上,除了高研发投入外,造成公司亏损的主要原因在于股份支付费用的增加。为了建立健全长效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公司在上市前实施了股权激励计划,并于2023 年推出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这一系列举措在 2024 年导致股份支付费用大幅增加,达到 1.9 亿元,同比增长118%。虽然股权激励在短期内对公司利润造成了一定压力,但从长远来看,有助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公司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从“A”到“H”
尽管陈宁拥有硬核的技术背景,但创业之初,他们在技术应用上的 "异想天开" 并没有得到投资人的认可,公司成立9个月,云天励飞没拿到一分钱融资,举步维艰。
坊间传闻的一段佳话发生在2015年年中,陈宁在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 80人圆桌论坛上介绍了其用AI解决儿童走失问题的方向。茶歇时,天使投资人徐小平走到陈宁身边,微笑着说:“用新技术来寻找失踪儿童的想法非常有价值,我还认识《亲爱的》导演陈可辛,我很有兴趣投资你们这个项目。”陈宁就这样偶遇自己的天使投资人,二人相谈甚欢,甚至错过了下半场论坛。
一周后,双方签署投资协议,再过一周,真格投资的数百万元到账;龙岗区政府引导资金也随之投入数百万元。2015年8月,团队获 4000万元资金支持,不到3个月全额到账。陈宁表示,这4000万元让公司和产品都跨上了一个新台阶。随后,2020年光远资本、华登国际等押注20亿元Pre-IPO轮,推动芯片量产。公司股东也包括国家队,中电系(中电华登、中电信息)合计持股超8%,助力政务市场拓展。
2023年,云天励飞作为“深圳AI第一股”上市,但至今未能走出亏损,此次筹划H股上市,背后原因有迹可循。
从国际化战略角度看,云天励飞在2024年境外收入仅占0.01%,这表明其国际化程度还很低。公司希望通过港股平台“提升公司国际品牌形象”,需要建立境内、境外双融资平台。
其次,从资本运作角度看,公司在科创板IPO时募资38.99亿元,但截至2024年底已投资25.53亿元,募投项目预计2026年6月才能完成,剩余资金恐怕难以覆盖后续芯片研发。
从行业竞争角度看,中国AI推理芯片市场预计2024-2029年复合增长率达53.4%,2029年市场规模将达13,830亿元。云天励飞需要持续投入研发以保持市场地位。
本次H股募资,公司计划将45%用于AI推理芯片研发,包括新一代NPU芯片及“算力积木”架构迭代,30%用于战略并购。港股融资可补充资金缺口,加速技术商业化落地。若成功上市,云天励飞将成为同时扎根内地技术生态与国际资本市场的AI芯片标杆,其双重上市路径也为中国硬科技企业提供了范本。
0
第一时间获取股权投资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投中网,或用手机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获得投中网每日精华内容推送。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