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成本高企、场景受限、落地繁琐” 三大痛点,让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难以真正享受 AI 算力价值。东方超算推出的 Deep X 系列便携 AI 算力平台,从定价、便携性、部署效率三大核心维度突破,打破行业固有瓶颈,为企业 AI 转型提供高性价比解决方案。
定价革新:4 万元击穿 “性能溢价”,快速回本降低转型门槛
此前企业级 AI 硬件市场,国际品牌长期遵循“性能每升10%,价格涨20%-30%” 规则,GPU工作站动辄10-50万元,高端配置超百万,中小企业望而却步。而 Deep X系列以 4万元单台售价,实现“低价高性能”突破 —— 旗舰型号 Deep X G20 Pro Max 在 MLPerf v3.1 测试中,AI 推理性能达 1824 TOPS,较 NVIDIA DGX Spark 提升 82%,24GB 显存、最高 192GB 内存,也远超同类竞品。
成本回报层面,Deep X 优势显著。深圳某量化私募测算显示,5 台 Deep X 替代云 GPU 服务3年总成本从360万降至20万;各行业平均投资回收期仅2-4 个月,3年 ROI 超 3000%,医疗影像领域部分客户 2.5 个月即可回本。这一定价不仅倒逼国际厂商下调中国区产品价格 15%-25%,更让 AI 算力咨询量暴增 300%,中小企业迎来算力 “普惠窗口”。
便携革新:1.68kg “背包超算”,告别 300kg 机房束缚
传统企业级 AI 算力依赖重达 300kg 的机房服务器,固定场景无法满足建筑、医疗等行业 “现场作业” 需求。Deep X 通过技术突破,将 1824 TOPS 算力封装进 1.68kg、2.7L 的背包尺寸机身:神经态异构计算架构(NHCA)在 300W 功耗下释放传统 500W 方案性能,液态金属 + VC 均热板散热控制噪音在 40dB 以下,镁铝合金机身兼顾强度与轻量化,实现“巴掌大的超算”。
这一特性重构多行业工作模式:上海某建筑设计院用 Deep X 在工地实时渲染 BIM 模型,3 分钟出 4K 效果图,投标中标率从 30% 升至 70%;北京三甲医院将 CT AI 诊断时间从数小时缩至 6 分钟,漏诊率降至1% 以下,还能携带设备下沉基层;量化交易团队则将信号延迟从 30ms 压至 5ms 内,规避云端数据泄露风险。
部署革新:8 分钟完成模型上线,软硬协同打通落地难点
过去企业部署 AI 模型流程繁琐——以 LLaMA 11B 为例,传统流程需8-23小时,涉及环境配置、版本冲突、模型下载中断等问题,成功率仅 40%,硬件利用率不足 60%。Deep X 通过“硬件 + AppMall.ai 模型商城”协同,将部署时间压缩至8-10分钟。
AppMall.ai 预装 1000 + 预训练模型,每个模型均针对 Deep X 硬件优化(含算子融合、CUDA kernel 重写等),用户只需开机、选模型、点击“一键部署”,系统自动完成下载、配置与调试,成功率达 98%,硬件利用率提升至 85%-92%。某 AI 创业公司反馈,过去 3 名工程师两天没搞定的部署,现在产品经理 8 分钟就能完成,大幅降低技术门槛。
行业价值:激活中小企业转型,推动算力 “民主化”
Deep X 的三重革新,不仅打破国际巨头对企业级 AI 硬件的垄断,更让 AI 算力从 “大企业专属”向“全行业普及”延伸。截至 2025 年三季度,其已服务 500 + 企业,覆盖金融、医疗、建筑等 10 大行业。正如行业分析师所言,Deep X 推动 AI 算力从“奢侈品”变为“标配工具”,为中小企业 AI 转型提速,也为国产 AI 硬件发展提供了“性能与性价比兼顾” 的新思路。
东方超算 Deep X 破局企业 AI 算力困境:定价、便携、部署三重革新激活市场活力
为企业 AI 转型提供高性价比解决方案。
长期以来,“成本高企、场景受限、落地繁琐” 三大痛点,让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难以真正享受 AI 算力价值。东方超算推出的 Deep X 系列便携 AI 算力平台,从定价、便携性、部署效率三大核心维度突破,打破行业固有瓶颈,为企业 AI 转型提供高性价比解决方案。
定价革新:4 万元击穿 “性能溢价”,快速回本降低转型门槛
此前企业级 AI 硬件市场,国际品牌长期遵循“性能每升10%,价格涨20%-30%” 规则,GPU工作站动辄10-50万元,高端配置超百万,中小企业望而却步。而 Deep X系列以 4万元单台售价,实现“低价高性能”突破 —— 旗舰型号 Deep X G20 Pro Max 在 MLPerf v3.1 测试中,AI 推理性能达 1824 TOPS,较 NVIDIA DGX Spark 提升 82%,24GB 显存、最高 192GB 内存,也远超同类竞品。
成本回报层面,Deep X 优势显著。深圳某量化私募测算显示,5 台 Deep X 替代云 GPU 服务3年总成本从360万降至20万;各行业平均投资回收期仅2-4 个月,3年 ROI 超 3000%,医疗影像领域部分客户 2.5 个月即可回本。这一定价不仅倒逼国际厂商下调中国区产品价格 15%-25%,更让 AI 算力咨询量暴增 300%,中小企业迎来算力 “普惠窗口”。
便携革新:1.68kg “背包超算”,告别 300kg 机房束缚
传统企业级 AI 算力依赖重达 300kg 的机房服务器,固定场景无法满足建筑、医疗等行业 “现场作业” 需求。Deep X 通过技术突破,将 1824 TOPS 算力封装进 1.68kg、2.7L 的背包尺寸机身:神经态异构计算架构(NHCA)在 300W 功耗下释放传统 500W 方案性能,液态金属 + VC 均热板散热控制噪音在 40dB 以下,镁铝合金机身兼顾强度与轻量化,实现“巴掌大的超算”。
这一特性重构多行业工作模式:上海某建筑设计院用 Deep X 在工地实时渲染 BIM 模型,3 分钟出 4K 效果图,投标中标率从 30% 升至 70%;北京三甲医院将 CT AI 诊断时间从数小时缩至 6 分钟,漏诊率降至1% 以下,还能携带设备下沉基层;量化交易团队则将信号延迟从 30ms 压至 5ms 内,规避云端数据泄露风险。
部署革新:8 分钟完成模型上线,软硬协同打通落地难点
过去企业部署 AI 模型流程繁琐——以 LLaMA 11B 为例,传统流程需8-23小时,涉及环境配置、版本冲突、模型下载中断等问题,成功率仅 40%,硬件利用率不足 60%。Deep X 通过“硬件 + AppMall.ai 模型商城”协同,将部署时间压缩至8-10分钟。
AppMall.ai 预装 1000 + 预训练模型,每个模型均针对 Deep X 硬件优化(含算子融合、CUDA kernel 重写等),用户只需开机、选模型、点击“一键部署”,系统自动完成下载、配置与调试,成功率达 98%,硬件利用率提升至 85%-92%。某 AI 创业公司反馈,过去 3 名工程师两天没搞定的部署,现在产品经理 8 分钟就能完成,大幅降低技术门槛。
行业价值:激活中小企业转型,推动算力 “民主化”
Deep X 的三重革新,不仅打破国际巨头对企业级 AI 硬件的垄断,更让 AI 算力从 “大企业专属”向“全行业普及”延伸。截至 2025 年三季度,其已服务 500 + 企业,覆盖金融、医疗、建筑等 10 大行业。正如行业分析师所言,Deep X 推动 AI 算力从“奢侈品”变为“标配工具”,为中小企业 AI 转型提速,也为国产 AI 硬件发展提供了“性能与性价比兼顾” 的新思路。
0
第一时间获取股权投资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投中网,或用手机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获得投中网每日精华内容推送。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