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中网
搜索
登录 | 注册
投中网  >  硬科技  >  正文

早期投资才是最耐心的资本

投中网   |   喜乐
2024-09-26 11:30:20

这个市场中依然有一群人在坚持做早期投资。

最近有许多早期投资人都有共同的灵魂拷问,“为什么我们这些人还在坚守做早期投资?”

现在做早期投资面临着许多问题,比如早期投资周期非常长,基金规模也不如PE基金、并购基金那么大,管理规模受限,管理费也受限,挣钱又不快,短期挣钱又不多,活还非常的细碎等。

在这些桎梏下,似乎做早期投资并不是件“正确”的事儿。但这个市场中依然有一群人在坚持做早期投资。

2024年9月24日,投中信息在成都天府新区国会中心隆重举办以“壮大耐心资本,培育新质产业”为主题的“2024天府创新资本论坛”活动。鼎心资本创始合伙人胡慧,紫金港资本董事长陈军,鼎兴量子创始合伙人、董事长金宇航,长石资本管理合伙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胡可,英诺天使基金合伙人卢健,金沙江联合资本管理合伙人骆磊,华创资本创始合伙人熊伟铭,一起就“投早投小投科技—早期投资是最耐心的资本”这个话题,分享了他们做早期投资的心得。 

以下是演讲实录,由投中网编辑整理:        

胡慧:大家好!我是鼎心资本创始合伙人胡慧,非常荣幸接受投中邀请来到天府之国、战略腹地四川成都。今天我们环节的标题是“投早投小投科技—早期投资是最耐心的资本”。

鼎心资本是2016年开始从事医疗和科技两个方向上的早期、专业化的投资,这条艰难的道路我们已经走了8年多的时间了,接下来有请在座几位嘉宾介绍一下自己,介绍一下自己的机构,谢谢! 陈军:感谢主持人,也感谢本届天府创新资本论坛,我本身老家也是四川的,所以很高兴回到成都,也算是我们小半个主场。我们紫金港资本今年是第十周年,本身我们也比较接近创新源头,所以今天的主题是一个非常好的主题。最近资本市场,尤其创投市场面临很多新的东西,我们赛道主要聚焦在“硬科技”,也希望通过我们的投资解决国家“卡脖子”的东西,天使和早期我们也管理了深圳天使基金,未来可能也会参与一下种子,更加长期的东西,希望今天有机会跟大家进行分享和交流。   

胡可:大家下午好!感谢投中,感谢天府新区。长石创建于2014年,2017年全面专注“硬科技”赛道,过往一共投了50多个硬科技项目,已经有10个项目IPO上市发行,算是取得不错的成绩。长石总体来说有三个特点。

第一,LP和GP团队都是来自于产业界的人士。

第二,我们得到了策源资本、上海科创中心、深创投、粤科金融、东莞金控、珠海正菱等宁国资平台的支持。

第三,我们获得电子科技大学校友基金和华中科技大学母基金为代表的国内顶尖理工院校校友基金和母基金的支持。

谢谢大家!   

金宇航:大家好,我是鼎兴量子的金宇航,我们是成都本土的一家投资机构,就设立在成都高新区,项目来源全国各地。今天台上各位兄弟机构都是外地来的,首先欢迎你们到成都来。

第二,在成都开这个会议特别有意义,最近有一个流传口号就是“募资都到成都来,项目也到成都来”。

 鼎兴量子今年第10年,总共投了70个亿左右,累计投资项目大概是70多个,在持还有大概40个项目,70%的项目都是投完了首两轮投资。谢谢大家!   

卢健:大家好,我是英诺天使基金合伙人卢健,英诺天使成立于2013年,过去11年一直坚持投早投小投科技,在全国范围内投了500多个项目。英诺2016年开始在成都投项目,2022年在成都设立了第一支成都科创基金,现在已经在成都累计投了近20个项目。我们希望能够扎根成都,做好早期项目的发掘和孵化工作。谢谢大家!   

骆磊:大家好,我是金沙江联合资本管理合伙人骆磊,我们这20多年来从美元到人民币一直坚持在先进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这些领域的细分垂直赛道里做一些早期的投资。今天非常高兴能和大家一起讨论投早投小分享有意的话题。

谢谢大家!   

熊伟铭:大家好,我是华创资本创始合伙人熊伟铭,我们2012年成立,到现在规模大概80亿人民币,包括6支人民币基金、3支美元基金,因为继承了原来美元投资的传统,所以我们一直是早期投资基金。2016年、2017年后我们做了比较大的转变,不再做互联网类型的投资了,全面转型定义为专注交叉科技前沿生产力的早期投资者。

谢谢!  

做早期投资的初心

胡慧:大家基本上都是10年、12年的机构,也都进入到了第二个十年,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在发生很大的改变,最近我也有非常多的自我灵魂拷问,为什么我们还要做早期投资?坦白来讲,早期投资周期非常长,因为从早开始,等待企业成长的时间非常长。从基金的规模来看,早期投资基金规模不会像PE基金、并购基金放得那么大,管理规模非常受限,管理费也受限,挣钱又不快,短期挣钱又不多,而且活还非常的细碎。所以我也灵魂一问:为什么我们这些人还在坚守做早期投资?做早期投资对于我们来讲到底有什么样特殊的意义,或者是有怎样的初心?

先从熊总那边开始。

熊伟铭:谢谢慧总。早期投资有几方面的原因。我们20多年前入行的时候,什么都不懂的时候,师傅是做早期投资,我们就跟着师傅学。20多年前资本化没这么强,那时候红杉也做很早期的投资,当然现在也做,回报最好的资金都是做早期投资。

另外一方面,这与我们团队过去背景有关系,大家创业出来,或者从产业里面出来的,觉得做早期投资是最容易把产业知识和金融行业相结合的一个领域。当然,它跟中后期成长期非常不同,我们也非常羡慕中后期投资,尝试了一两笔,发现根本做不了,感觉完全是另外一个行业一样。后来只能坚定地说我们这帮人只能做早期投资。

这两年又有新的市场变化,我们原来依靠的美元资本市场没有了,原来美元资本市场在的时候,我们这个行业早期投资是可以实现超额利润的,超短期超额利润,无论是产业效应还是财富效应还是有的。美元下滑之后,尤其是2022年之后,基本上我们这个行业只能依靠港股和A股退出,这两年A股退出除了今天出了好消息外,基本上是比较困难的。

对于行业的限定,对于各种各样上市标准限定,因为不停在变,早期投资等的时间比较长,7年前做的投资现在要退出了但规则变了,那就更糟糕了。

初心来讲,客观上有一些行业的机会。主观上来讲,早期确实是非常有意思的产业投资,我觉得跟创业公司差不多,我们的状态,包括我们行业里面很多人都是创业出来再做投资、做LP,或者是过两天又做GP,我们人才是复用、是流动的,不太存在他是甲方、乙方。从行业人才的角度来讲,大家是一块大饼,所有人都在池子里流动,这一点让我觉得能够有机会,有足够多的发展空间。

谢谢!

骆磊:我非常赞同熊总的观点。这个话题确实非常有意义,包括我们团队内部也经常在讨论,为什么我们要坚持做早期,不做后期。我们的看法是和资金性质也有关系,和团队整个的属性也有关系。

在一级市场无论是PE还是VC,都有各自的功能,谁都无法替代谁,而且谁都不能把所有功能全部涵盖到。我们认为早期的创投基金,实际上金融属性是很弱的,更多的是企业属性更强。做创投应该对行业,对技术,对产业链的一些情况要有更多的了解,对技术的专业性挑战会更高一些。这也是为什么长期做早期基金他们对早期创业的理解,对早期创业的敏感性,是最强的。我认为早期投资,尤其是创投,这也是它最大的魅力所在。   

卢健:英诺做早期,我觉得是刻在英诺DNA里面的。英诺天使基金是英诺团队的第三次创业,第一次创业是90年代,主要的合伙人们创业做了一家计算机领域的公司并通过并购实现了退出。

第二次创业是2000年代做了互联网长视频网站,曾经是央视2008年奥运转播的合作平台,第二次创业期间,主要的合伙人们作为个人天使,做了不少天使投资,逐步进入了早期投资。

第三次创业,从2013年开始,基于过往创业和投资的经验,认为我们理解创业者,希望帮助创业者成功。所以我们的初心望是给创业者第一张支票,这是刻在我们DNA里的。我们的投资一直都是以前两轮为主,帮助创业者更好地成长。这条路是我们自己的选择,也慢慢积累了一些经验,相信未来也会坚定地走下去。

谢谢!   

金宇航:我觉得我们做早期投资就两点。

第一点,钱太少。创业时没人给我们钱,募资基金又很难,而且我们又是成都的机构,十年前成都没有这么多引导基金,跟各位北上深兄弟还不一样,钱很少,大项目真的投不起,找项目比较偏移,金额少一点,这是直观的原因。

第二点,大项目投不进。因为在十年前的时候,大家忙着做IPO轮融资套利。因为那个时候,开盘之后大盘先涨10个,IPO是稳赚钱的,所以那时候干嘛呢?勾兑券商,勾兑小债,后期项目能不能拿到额度,能不能投得进去。我创业的时候也才28岁,你没有那么多社会资源,好的项目也投不进去,就这两个原因。

第一,钱少,早期项目便宜,金额少。

第二,后期项目投不进。

还有背后的一个原因,以上两个是主要原因,因为我们十年前主要开始投制造业,那时候瞄准的是制造业。还有一个原因是什么呢?十年前是移动互联网风口,2014、2015年是移动互联网热潮,移动互联网创业项目没有在西部地区的,没有在成都的,都在北京。我们这种机构去了以后,别人也不会正眼看我们,也进入不了所谓主流移动互联网赛道,所以只能另辟蹊径,去看别人不投的基金,不投的赛道,我们投国产半导体,那个时候很少有资本愿意碰国产芯片设计公司,或者国产半导体装备公司、材料公司,没人碰的东西竞争就少了,所以我们那时候也很好谈价,基本上1亿估值、2亿估值第一轮就进去了。

主要就是以上三个原因。   

胡可:投早投小对我们来说有两个因素,第一,我们LP里面,刚刚讲了有华中科技大学和电子科技大学这些理工类院校的校友。我就以电子科大校友为例,科创板开了以后,电子科大校友企业有30家以上在科创板上市,成都应该有20多家在科创板上市,有一半电子科大校友企业。对我们来说,这些校友企业回溯到IPO之前的7到10年,前都是从中小企业开始的。

第二,去年长石第三期硬科技基金“四川长石”落户成都,我本身也是电子科大毕业的,所以我们会持续借助我们擅长和熟悉的圈资源,这个资源决定我们会更多关注理工科院校硬科技创业的这些校友。,我们三期基金已经投了3家企业,其中2家是电子科大校友企业,这是我们本身LP、GP背景所决定的。

谢谢!   

陈军:紫金港资本有两个理念,首先是帮助科学家成为企业家。另外是帮助成长企业成长,成为行业龙头。因此我们的阶段是天然决定我们一定会做难而正确的事情,往前端走。

2017年我们和浙江大学一起发起浙大母基金,我也任了五年的第一阶段的总裁,在这五年期间,这样的会议我们组织了一两百场,其中通过我们设立的紫金投了70,80家浙大的企业,都是在首轮。

紫金港资本投100多家企业,其中超过一半是在天使阶段,首轮或者首两轮。其中独家投的应该超过1/3,我们本身把自己定义为能够发现科技美和能够赋能的一家企业,我们是想通过基金的周期,甚至超过一个基金的周期去陪伴一个企业成为伟大的细分领域龙头。

过去十年来我们在很多细分领域投了100来家企业,比如合成生物、光刻,、新能源,从最早投到成为几十亿规模的企业。刚刚慧总也提到早期企业怎么看规模,早期企业我们也有投到上亿规模的,所以我们想投资规模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怎么样的阶段能够赋能,或者是发现最重要的东西。

2019年我们和新加坡国立大学建立了官方的合作,当时是通过我们的团队帮助国立大学的校友创业项目在中国落地,因此我们紫金港资本十年的实践,最近每年投资的企业也是投资早期,不仅发现科技美的乐趣,投资回报来看,也感受到了投资的魅力,跟英诺说的一样,我们大概天使投的,抽回来的时候估值大概是50个亿。我想不管上没上市,只要投资的角度发现和推动一家改变这个行业的科创企业,这是我们最大的乐趣。   

胡慧:其实做早期投资的投资机构,从人员的构成就和后期基金很不一样。做后期的投资机构很多都是投行的背景、金融的背景,包括会计师的背景、律师的背景。但是早期的投资机构,他们自身可能就是原来科技企业的成功创业者,或者是在产业里有非常深厚的经验,所以从人员构成上就非常不同。

刚刚陈总讲到,早期投资可能还不仅仅是投资回报最高带来的快乐,更多的是一起参与创业,一起见证企业的成长,包括一起见证科技之美,一起见证伟大公司的诞生,包括它的科技元素、管理的元素等一系列累加的过程,所以是非常奇妙的一个过程。早期投资的确不是挣钱最快的,但是我觉得意义非常大。

今天刘主任也讲到了,中国企业非常擅长从“1-10”或者“10-100”,但并不擅长“0-1”,而如果没有“0-1”就没有后来的一系列过程,0-1的过程是质的飞跃的过程,需要有早期投资人发现和推动企业实现0到1。

早期投资人一直在讲,我们是属于非常不金融的投资行当,还是属于很特别的一个群体。在这个群体里面,肯定是有它的情怀,有它的企业使命,当然也包括了它非常耐心的过程。 

早期投资更需要耐心

胡慧:因为时间的原因,接下来把两个问题浓缩一下,请大家来分享一下我们在早期投资当中的一些实践。当然也包括面对现在的资本寒冬、大量国有LP日趋成为主要出资人,国有资金包括地方政府在这个过程中发挥越来越多的作用,还有关于上市的退出等各个方面的改变, 接下来我们可能会面对很大一部分退出都要通过并购来退出,那么这一系列因素对于早期投资来讲,面临这么多大的市场改变,在策略上会有那些对应的改变,在既往过程中有哪些成功的早期投资实践可以分享,想请大家分享一下。   

陈军:我本人在美国待过几年,投过一家现在已经成为了全球人工智能语音增强降噪最好的企业,这个企业是当时从几个团队搜索出来的,三个联合创始人一起到的深圳,他们当年在北京和深圳选择时,我们觉得这个技术团队非常适合深圳生态,所以吸引到深圳。

我给大家分享一个数据,我发现我们团队平均在一个项目上的曝露时间是200到300小时,在天使项目上平均下来接近500个小时。比如说我个人,刚刚的这个案例我个人在这个项目上至少花了500个小时。

另外我还投了一家天使合成生物的杭州公司,我个人成为它的个人最大股东,不自觉参与了它们的战略,包括找人等方面东西,慧总说得对,其实天使投资更多是一种精神上的陪伴,我们紫金港在行业里面会举行三个行业峰会——半导体、新能源、生物医疗,参会者主要是我们自己的企业,包括生态企业,我们觉得效果非常好,尽管现在是资本寒冬。

并购退出这块我自己有一个体会,感觉并购退出并不容易,从投资角度更多是找到合适的并购企业,我个人更加关心怎么样让这个团队在行业里卷得更好,至于是卖给上市公司还是独立上市,这是另外一个故事。   

胡可:早中期项目本身长板和短板都非常明显,投资机构更多是帮企业赋能和他成长。项目营收从几百万、几千万到几个亿,只要它持续发展成长下去,不管以什么方式退出都是可以的;如果成长速度不够甚至挂掉,那整个风险就是不可避免的了。我讲讲我们正在做的工作,举一个例子。

四川长石投了成都高新区的一家电子科大校友企业兆强钛磁,是密封材料领域的领军企业。它的科技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作为中小企业来说是相当不容易的。我们投了它以后,帮它做了很多资源的对接,花了很多时间。长石有一个70%时间的原则,就是把70%的时间用于对投资组合的投前和投后服务,我们投早中期项目,不是花大量的时间跟创始人在办公室去聊技术细节,我们更愿意花时间帮项目团队拿订单、跑客户来取得商业的成功。

总之,早期投资一定要伴随项目成长,如果它能够健康成长起来,我们才能取得我们希望的投资回报。

谢谢!   

金宇航:刚刚慧总问早期投资实践,对我们来说有失败的项目,也有成功的项目。2018年我们投了一个3.2亿估值的项目,当时看到那个企业有核心技术,而且核心技术做的产品毛利高达90%,国内也是急需,就投了它。没有想到发展很快,2020年估值变30个亿,2022年申报IPO,去年科创板上市,后来解禁,这个项目给我们带来的回报是45倍的回报,我认为这里面有时代的机遇,还有这个项目自身技术产品过硬的因素。

我们也有失败的案例,我们总结失败案例,核心是出在“人”身上。首先创业者有没有all in的心态,有没有与时俱进的思想体系。创业第一个阶段是搞技术,过了第一个阶段生存期后要考虑公司管理运营问题和市场问题,这时我们发现很多创业者。从学者型、研发机构型转变成真正的商人合一、企业家,这中间的鸿沟非常巨大。

很多早期项目,我们发现失败案例里有一点核心是出在人身上,就是他的思想的禁锢,原来的思想体系很难扭转。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科技成果转换真正实现产业化很难,次要的是机制,最次要是资金,最重要是人思想的转化,这是好的项目和不好的项目。

关于退出,我们一家被投企业财务机构有28家,天使轮1个多亿估值,A轮是2.6亿的估值,最后一轮做完估值大概是22亿,现在面对很难IPO的问题,28家财务机构也都面临退出难,我们给到企业的思考是IPO材料过期前的两年时间里有没有给所有股东一个处理方案,怎么降杠杆?怎么解决公司稳定持续发展的问题和当期回购危机的问题,有没有危机处理预案。

企业创业过程中危机管理能力非常重要,早期中危机管理能力非常重要。好多项目创始团队的思想是固化的,很难接受外来新鲜的东西,我们认为这是最大的风险。

现在大家讨论国资LP比较多,过去七年没有一分钱国资LP,全部是社会资本,现在国资LP占比高达88.5%,这里可能很多兄弟机构都面临着一个问题:多社会多重政府引导基金的叠加,问题就来了,所有政府引导基金都要求返投?要求招引?那么A计划要返投,B计划要返投,都想撬社会主义资本的杠杆,实际上是国资撬国资的杠杆。这里就带来隐形的问题:为了完成返投而完成返投,为了完成招引而完成招引。

还有就是耐心资本,怎么样完成耐心资本?LP给我们十年时间周期,耐心资本就成了,如果LP是5年,6年,7年,那么耐心资本就成不了。

卢健:站在我们的角度,早期投资就是投自己相信的事,投自己喜爱的人。核心是“人”,但是要喜爱这个人,就像刚刚陈总讲的,你要花足够多的时间和创始人在一起,了解这个人,让他也了解你,大家才能相互喜爱起来,才能一起走下去。才能够有足够深的信任,碰到危机的时候,你才能愿意站出来意一起面对。

投早期的核心就是要有好奇心,要去展望未来,要喜欢和人打交道,要不怕麻烦,要喜欢去面对困难,去解决问题。这些比较容易说,但是比较难去做。

我们也碰到过问题,我们投了一家企业已经有一定的收入了,但是创始人开始闹矛盾了,创业团队还是容易共患难,但难共富贵。解决创始人团队问题我们花了一年时间,好在最后妥善解决了。我还专门了解了一下居委会怎么做调解工作的,这可能也是早期投资人的必备技能。

做早期是需要耐心的,要真正对人有一定的理解,要能够助力团队达到更好的状态。我们希望自己能成为创始团队的教练,能够陪伴他们走得更长一点,帮助他们把潜能发挥出来。

早期投资需要不同属性的资本一起参与   

骆磊:我简单谈一下我们对现在创投的感受。

这几年我们明显感觉到整个市场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有很多新的挑战。最明显的是出手频率,投资金额,投资规模等等。投资变得更加谨慎了。有更多创投的项目融资变得更加的困难,我们看到很多早期非常好的团队,或者是非常好的项目,眼看着因为缺资金或者下一轮融资支持而倒在长跑的马拉松路上,这是非常可惜的。这也是这两年看到的一种新变化,这也是新的挑战。

从金沙江联合资本来讲,一方面对于已投的项目肯定要积极做好赋能,赋能不光是资金支持上,更多是像金总、卢总讲到的,在企业成长过程中资源以及团队成长等等方面要做更多的赋能。

另外,在投项目上,我们也积极的做一些调整。对于更加贴近市场需求,更加能够对上下游产业链有系统产生出来的创新是我们后面更加注重的,在这些方面我们认为国内还是有非常多的机会,还是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投资的逻辑上,我们总结下来是“321”的逻辑,我们希望围绕着聚焦的几个大赛道,希望我们这项技术能够长周期、高增长、大规模“321”的逻辑,我的这项技术,这项创新对产业有非常大的赋能,而不是伪创新,现在伪创新是很多的,我们需要去伪存真。伴随着产业的发展,大概有20年-30年的长周期,这是我们看重的。

二是这项技术对于产业的赋能,使得每年的增长率在市场上有一个明显的增长,这也是我们看重的。

三是希望在垂直赛道里面看到大的赛道,如果是本身非常窄、非常小的赛道,那这个赛道里竞争是不充分的,这样的发展也是不充分的。这是我们未来投资的一些逻辑。

我再讲一下对未来的感受,对于创投行业如何发展,从创投的历史上来看,创投发展有两个本质性的问题:一是解决退出的问题,二是解决资金属性的问题。纳斯达克的上市为没有盈利企业创造了退出的可能,另外是养老基金进入创投市场,解决了不同属性资本能够进入创投行业里面的问题,对资本丰富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从2005年以后,国内也按照这种逻辑迎来了非常繁荣的创投发展前景。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可以看到国务院常务会等对资本市场提出非常明确的指示。我有三点感受。

一是政策的可视性。政策可视性就是产业一致性和退出一致性要非常强,因为创投周期差不多要7-8年,如果产业经常变化,或者是退出没有明确性,这是最大的影响。

二是审查的灵活性。刚刚金总也讲了,现在资本国有属性非常多,国有属性对于安全性、退出的刚性、回购等等都有非常明确的要求。对于耐心资本我建议耐心资本和招商资本之间,大家要有不同的审视标准和更多的灵活性才可以。

三是丰富一级市场还是需要不同的资本共同参与。有政府的资金,还要有市场的资金等多种资金。另外是不同的周期。一味讲投长、投早,这是需要的,但是不同周期的资金对于早期和一级市场繁荣都是必不可少的。

我就说这三点。  

熊伟铭:当年做美元基金的时候我们有一个感受,应该是我们整个行业的感受:我们不会被LP“追杀”,意味着哪怕我们募不到下一支基金,就像乐队一样出一张单曲就没了,这很正常。我们不会担心无论是LP舆论上或者是实际的操作上的为难。

如果有刚性兑付,中国就不会有科创。有刚性兑付就是一笔债,没有人拿债来做这么创新的事情,这是要命的。所以这就是为什么银行不应该做创投,我们要把资产品类划清楚,哪些钱亏了就亏了,哪些钱是打死也要弄回来的,这一点上我们现在的市场是非常混乱的。

当然今年大家不停地发声,当年我们用美元条款的时候,如何清偿?是要在前面有好几十页纸前提下再做清偿,而不是要把公司拆散了。我们的市场还处在很初期的阶段,但经常会套用很多的工具,使得工具产生出逆向选择的结果,这是我们市场上现在经历的最不好的事情。

 没人想当耐心资本,最好今天上午投,今天下午就把钱拿回来,如果有选择,没有人选择做耐心资本。不得已,就像1960年苏联撤退一样,撤走了专家,美元在市场经济上给我们造成了打击,我们不得已需要补足很多资本金,只有国家有这个战略定力和战略高度能做耐心资本,老百姓的钱做不了耐心资本。但是怎么把上百万亿老百姓的钱补充过来,比如潘行长说5000亿,针对M2来讲就一点点。

从这个角度来讲,恢复市场机制,恢复退出通道,价钱便宜没关系,那是投资人的错,GP的错,如果GP融不到钱就会被迫退出,就不会在市场上“兴风作浪”,只要规则恢复到市场化规则,我们整个体系就能转起来,市场并不缺钱,缺的是畅通的制度和可预期的政策调整,而不是很难判断每个季度都在做什么调整。

如果每个季度都在调整,这个钱会一直待在那,不会有人动,包括我们最近看到美国大选对美国股市的影响,包括哈里斯加税的事情,这个预期会影响好几年,只有把预期弄得非常清楚、简单,所有人都能遵循,我们期待在这些方面正本清源,帮助我们行业做得更好。   

胡慧:刚刚各位讲到,早期投资其实是非常“重工”的一个行当,是非常耗人的,所以你看到我们这个panel,没有特别年轻的投资人。做早期投资的确需要深厚的资历,需要主力合伙人投入很多精力在具体的项目上。

之前我们参与到一些子基金遴选,我说“为什么你们只想挑几只基金,每只基金规模都要很大?”工作人员说“我们要便于管理,如果突然管20支小基金,每个基金投几十个项目,我们要怎么管理?”今天大家提到一个很好的点,耐心资本首先要有耐心做事情,从“0-1”的过程就是非常细碎,需要投入很多精力干的事情。

从今天这个时代来讲,中美之间的主要竞争就是科技领域,而对于科技创新企业,早期投资至关重要,可以说当下是最需要早期投资的时代,但同时又是早期投资最需要得到大家支持的一个时代,这中间就包括LP对我们的耐心,包括我们政策的持续性。如果没有政策的持续性和稳定性,长期从何而来,这也是我们今天提到的一个主要呼吁。

非常感谢大家给我们贡献非常精彩的一个环节,谢谢!


网站编辑: 郭靖
本文为投中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0

第一时间获取股权投资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投中网,或用手机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获得投中网每日精华内容推送。

发表评论

 / 200

全部评论

—— 没有更多评论了 ——
—— 没有更多评论了 ——
联系我们 欢迎投稿
  • 投中网
  • CVS投中数据
  1. 创新经济的
    智识、洞见和未来

  2. 投资人都在用的
    数据专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