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中网
搜索
登录 | 注册
投中网  >  新能源  >  正文

星辰新能完成超3亿元A轮融资

投中网   |   郭靖
2025-11-04 10:30:07

投资方阵容汇聚中信建投资本、四川省绿色低碳产业基金、长石投资及绍兴星辉基金等国家、地方级机构。

近日,储能领域传来融资消息。AI储能科技企业星辰新能完成超3亿元A轮融资,投资方阵容汇聚中信建投资本、四川省绿色低碳产业基金、长石投资及绍兴星辉基金等国家、地方级机构。

此前,星辰新能在Pre-A轮曾获得过国电投产业基金、中车资本、五矿创投、中国石油昆仑资本等产投方投资,投资方用真金白银的认可,印证了星辰新能“智能交易型混储电站”核心商业模式的市场价值。

据了解,本轮募集资金将重点投向研发及平台建设、项目交付与电站开发、产能扩充与公司运营四大方向,为企业下一阶段的规模化发展注入动力。

从研发到全产业链布局 

星辰新能成立于2021年,从最初聚焦全钒液流电池研发制造,进阶到“科技型AI储能企业”。

2025年上半年,星辰新能在蒙西地区一举拿下3个新型储能电站项目,总装机容量达0.75GW/3GWh,其中乌兰察布200MW/800MWh组串式独立储能电站作为“液锂混储”标杆项目,已锚定2025年底并网投运目标,即将成为验证其创新模式的重要实践载体。

储能行业也迎来从“政策驱动”向“价值驱动”的转折。随着风光储用电侧平价时代到来,新能源并网量激增导致电网调峰缺口持续扩大,2025-2026年国内独立储能进入刚需爆发期。

政策层面,《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2027年新型储能装机目标1.8亿千瓦,直接投资约2500亿元;《电力中长期市场基本规则(征求意见稿)》首次赋予独立储能“发电企业+电力用户”双重身份,使其从电力市场“边缘角色”升级为独立经营主体,市场化盈利路径进一步清晰。

在这样的背景下,星辰新能聚焦关键环节: 一方面,坚持全栈自研。其研发出全钒液流储能电堆,不断提升电堆的能量效率,电堆使用寿命可达25000次循环;还自研出柔性石墨双极板,开发非氟离子传导膜。另一方面,公司业务贯穿全产业链,从上游的石煤钒矿资源掌控,到中游电解液、电堆、BMS等核心部件的制造,再到下游储能系统集成与电站运营,形成完整闭环,并实现产业落地。

“混储+AI”模式

除了构建全产业链版图,星辰新能的核心则是“混储+AI”的创新模式。

这一模式的核心点在于“交易型混储电站”的技术协同与商业落地。不同于单一电池方案,星辰新能采用“全钒液流电池+磷酸铁锂电池”混合架构,让实现技术优势互补。

一方面,磷酸铁锂电池发挥“快响应、高功率”特性,提供毫秒级功率支撑,适配一次调频、AGC调节等高价值辅助服务;另一方面,自主研发的全钒液流电池则以“高安全、长寿命、低衰减、大容量”为核心,实现4小时及以上长时放电,循环寿命超20000次,完美解决新能源昼夜峰谷波动问题。

以乌兰察布项目为例,这种混合架构较单一锂电池方案容量利用率提升15%,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降低20%以上。

AI技术的深度赋能,则进一步释放了该模式的盈利潜力。星辰新能自主开发的人工智能电力交易管理系统、整合气象预测、功率预测、电价预测数据,可预判中长期风光出力与分钟级市场波动,动态优化充放电策略;指导磷酸铁锂电池参与分钟级高频套利,全钒液流电池聚焦小时级峰谷套利,同时参与调频、调峰服务获取多场景收益。

此外,AI技术还应用于电站运维,实时监测设备状态、提前预警风险(如锂电池热失控、钒电池电解液泄漏),并智能生成解决方案,将运维成本降低15%,实现“安全运营+高效盈利”双重目标。


网站编辑: 郭靖

0

第一时间获取股权投资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投中网,或用手机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获得投中网每日精华内容推送。

发表评论

 / 200

全部评论

—— 没有更多评论了 ——
—— 没有更多评论了 ——
联系我们 欢迎投稿
  • 投中网
  • CVS投中数据
  1. 创新经济的
    智识、洞见和未来

  2. 投资人都在用的
    数据专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