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作为21世纪最具潜力的清洁能源之一,正以其独特的优势逐渐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方向。它不仅具有零排放、高能量密度和可再生的特点,而且其应用范围广泛,从交通运输到工业生产,氢能的潜力正在被不断发掘和利用。
5月28日,在由青岛市人民政府主办,青岛市委金融办、青岛市财政局承办的“2024·青岛创投风投大会”上,涌铧投资合伙人张帅以《迎接氢能平价时代》为主题进行了演讲。
张帅从2003年开始深耕新能源产业,从光伏到锂电再到氢能,始终聚焦新能源产业,最近几年则聚焦氢能赛道,张帅此前认为,氢能未来的产业规模可以比肩光伏,“现在观点有小变化,市场应该比光伏更大”,张帅说。
具体到细分场景,张帅认为,氢能在光伏资源好的局部区域可以率先实现平价,尤其在西北的重卡场景。
以下为现场演讲实录,由投中网进行整理:
大家下午好,我是涌铧投资张帅,很荣幸有机会跟大家在这里交流氢能产业。我们团队2015年底开始关注氢能产业,是目前市场里面研究和投资最早的团队,下面介绍我们对氢能产业的理解。
未来,氢是跟电一样重要的二次能源,光伏风电这些新能源通过氢来渗透到交通、能源、化工的各个领域。
从成本角度,氢能逐渐开始进入平价区间;从政策上看,氢的重要性也不断在提高。长期看,以绿氢为核心,将会改造整个汽车和能源产业。从光伏到电解水有三条路径,基本涵盖目前能源,化工,交通几大领域。
第一个平价场景是重卡,有些人觉得这个市场比较小,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我给大家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中国现在存量重卡有五百万台,一台重卡如果做氢能化改造,大概一年十吨氢气,重卡市场一年大概用五千万吨氢气,一吨氢气现在跟油价齐平,三万一吨,即使按两万一吨,五千万氢气就是一万亿。仅仅车里面重卡的燃料,这个市场就有一万亿,很多人说,氢几万亿有点浮夸,拆分开来看,不夸张。
车端成本已经实现了巨大的下降,2017年一瓦二十块,现在是那时候10%的成本。每瓦两块,明后年目标一块,这个成本下降速度算下来跟光伏锂电比一点不输。
重卡运营的逻辑很简单,燃料电池车目前比传统油车贵一倍,但西北光伏制氢覆盖掉燃料成本,比油便宜,唯一可以实现全商业平价运营的场景,这是史上没有过的,而且还没有算上任何市场补贴或政策红利。
但实际上,碳税还是有的,政府补贴也有,中央层面规划补贴也不断有,如果按照目前欧洲严格征收的碳税,一台重卡全生命周期可以收的碳税,和一台油车差不多。
除了氢的直接燃烧外,氢的使用还有另外两个路径,一是与空分的氮气结合制氨,另一个路径是与二氧化碳结合生产醇醚等化工品。
氨是我们认为的绿氢应用的第二大市场,逻辑很简单,原来化工产业做改造,拿煤或天然气制氢,化肥,炸药等,目前看起来,西北部分地区光伏制氢成本跟当地煤制氢成本差不多,意味着经济上已经可以算过帐来。这个市场传统需求1.8亿吨,除此之外还有新需求:燃烧。
燃烧可以分两类,一个是运输,包括航空和海运,这是燃烧的第一个市场,运输。
另一个市场更大:燃烧,火电减排,要实现双碳,光靠少发电不行,掺氨燃烧是个潜在的大市场。比如日本规划,2030年会有20%的火电要用氨替代。
跟碳结合,这是几大领域里面氢平价最慢的。
目前来讲,风、光跟小水电可以做到绿氢商业化和平价,这个场景已经实现,意味着未来几年氢能产业发展有爆发式增长,不敢说明年一定爆发,但长期来看是一定的。2B市场,只要帐算得过来,会大规模推开,跟当年光伏很像,跟锂电不一样,车是2C的市场,是消费品,跟工业品不一样。氢能只要平价的门槛迈过,渗透率会非常快。
最后简单介绍一下我们涌铧投资的氢能投资。我个人从2003年开始一直在新能源产业,最早看光伏,后来锂电,再到氢能,一直在新能源产业里。我们之前认为氢可以做成跟光伏一样的大产业,现在观点有小变化,我觉得市场应该比光伏更大,我们现在已经从上游膜电极,到制氢、储运最后到氢在不同场景的使用,全产业链进行了投资。
对未来的氢的市场,深入研究之后会发现,这是目前转型期里不多的空间够大、不会受国际关系恶化影响的产业。从全局看,发展好锂电,可以用煤炭替代汽油;发展好氢,可以用风光这些中国丰富的资源替代对柴油的需求,还可以改变目前以煤或天然气为基础的化工产业,这是我们对氢能产业的理解,也是这几年来不论这条路上人多人少我们都一直坚定前行的原因,感谢大家的时间。谢谢。
涌铧投资合伙人张帅:迎接氢能平价时代
氢能市场应该比光伏更大。
氢能,作为21世纪最具潜力的清洁能源之一,正以其独特的优势逐渐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方向。它不仅具有零排放、高能量密度和可再生的特点,而且其应用范围广泛,从交通运输到工业生产,氢能的潜力正在被不断发掘和利用。
5月28日,在由青岛市人民政府主办,青岛市委金融办、青岛市财政局承办的“2024·青岛创投风投大会”上,涌铧投资合伙人张帅以《迎接氢能平价时代》为主题进行了演讲。
张帅从2003年开始深耕新能源产业,从光伏到锂电再到氢能,始终聚焦新能源产业,最近几年则聚焦氢能赛道,张帅此前认为,氢能未来的产业规模可以比肩光伏,“现在观点有小变化,市场应该比光伏更大”,张帅说。
具体到细分场景,张帅认为,氢能在光伏资源好的局部区域可以率先实现平价,尤其在西北的重卡场景。
以下为现场演讲实录,由投中网进行整理:
大家下午好,我是涌铧投资张帅,很荣幸有机会跟大家在这里交流氢能产业。我们团队2015年底开始关注氢能产业,是目前市场里面研究和投资最早的团队,下面介绍我们对氢能产业的理解。
未来,氢是跟电一样重要的二次能源,光伏风电这些新能源通过氢来渗透到交通、能源、化工的各个领域。
从成本角度,氢能逐渐开始进入平价区间;从政策上看,氢的重要性也不断在提高。长期看,以绿氢为核心,将会改造整个汽车和能源产业。从光伏到电解水有三条路径,基本涵盖目前能源,化工,交通几大领域。
第一个平价场景是重卡,有些人觉得这个市场比较小,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我给大家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中国现在存量重卡有五百万台,一台重卡如果做氢能化改造,大概一年十吨氢气,重卡市场一年大概用五千万吨氢气,一吨氢气现在跟油价齐平,三万一吨,即使按两万一吨,五千万氢气就是一万亿。仅仅车里面重卡的燃料,这个市场就有一万亿,很多人说,氢几万亿有点浮夸,拆分开来看,不夸张。
车端成本已经实现了巨大的下降,2017年一瓦二十块,现在是那时候10%的成本。每瓦两块,明后年目标一块,这个成本下降速度算下来跟光伏锂电比一点不输。
重卡运营的逻辑很简单,燃料电池车目前比传统油车贵一倍,但西北光伏制氢覆盖掉燃料成本,比油便宜,唯一可以实现全商业平价运营的场景,这是史上没有过的,而且还没有算上任何市场补贴或政策红利。
但实际上,碳税还是有的,政府补贴也有,中央层面规划补贴也不断有,如果按照目前欧洲严格征收的碳税,一台重卡全生命周期可以收的碳税,和一台油车差不多。
除了氢的直接燃烧外,氢的使用还有另外两个路径,一是与空分的氮气结合制氨,另一个路径是与二氧化碳结合生产醇醚等化工品。
氨是我们认为的绿氢应用的第二大市场,逻辑很简单,原来化工产业做改造,拿煤或天然气制氢,化肥,炸药等,目前看起来,西北部分地区光伏制氢成本跟当地煤制氢成本差不多,意味着经济上已经可以算过帐来。这个市场传统需求1.8亿吨,除此之外还有新需求:燃烧。
燃烧可以分两类,一个是运输,包括航空和海运,这是燃烧的第一个市场,运输。
另一个市场更大:燃烧,火电减排,要实现双碳,光靠少发电不行,掺氨燃烧是个潜在的大市场。比如日本规划,2030年会有20%的火电要用氨替代。
跟碳结合,这是几大领域里面氢平价最慢的。
目前来讲,风、光跟小水电可以做到绿氢商业化和平价,这个场景已经实现,意味着未来几年氢能产业发展有爆发式增长,不敢说明年一定爆发,但长期来看是一定的。2B市场,只要帐算得过来,会大规模推开,跟当年光伏很像,跟锂电不一样,车是2C的市场,是消费品,跟工业品不一样。氢能只要平价的门槛迈过,渗透率会非常快。
最后简单介绍一下我们涌铧投资的氢能投资。我个人从2003年开始一直在新能源产业,最早看光伏,后来锂电,再到氢能,一直在新能源产业里。我们之前认为氢可以做成跟光伏一样的大产业,现在观点有小变化,我觉得市场应该比光伏更大,我们现在已经从上游膜电极,到制氢、储运最后到氢在不同场景的使用,全产业链进行了投资。
对未来的氢的市场,深入研究之后会发现,这是目前转型期里不多的空间够大、不会受国际关系恶化影响的产业。从全局看,发展好锂电,可以用煤炭替代汽油;发展好氢,可以用风光这些中国丰富的资源替代对柴油的需求,还可以改变目前以煤或天然气为基础的化工产业,这是我们对氢能产业的理解,也是这几年来不论这条路上人多人少我们都一直坚定前行的原因,感谢大家的时间。谢谢。
0
第一时间获取股权投资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投中网,或用手机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获得投中网每日精华内容推送。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