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读者周末愉快,又到了《成都周报》时间。本周,成都市场市场非常活跃。有8家企业获得投资,涉及消费、机器人、商业航天、半导体等多个领域。而且独角兽腾盾科创开启IPO辅导,成都低空经济领域又将诞生一家上市公司。此外,天府新区发布了“先拨后股”的科创项目遴选模式。
先来看看天府新区的新模式。
近日,四川天府新区正式启动首批“先拨后股”试点项目征集工作。采取“揭榜挂帅”遴选成果转化项目、创业项目、重大创赛获奖项目、科研院所团队项目等,通过“先拨后股”对转移转化项目予以财政资金支持。“先拨”是指财政资金以科研项目形式“拨”入目标企业(单位),支持研发和成果转移转化;“后股”是指当目标企业研发和成果转化进程达到约定转股条件时,“拨”入的财政资助资金转化为对应“股权”,并按照“适当收益”原则退出。
一级市场的数据显示,有8家企业获得投资。
近日,权洁到家(四川)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权洁到家”)完成由TrustNote领投的1000万美元融资。此次融资将用于技术研发、服务网络扩张及标准化体系建设,加速推动平台从城市覆盖向深度渗透升级,以科技硬核实力重构家庭服务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权洁到家是中国领先的一站式到家服务聚合平台,定位为互联网浪潮下的“家庭服务智能中枢”。公司以数字化技术为核心驱动力,深度整合家庭服务场景,业务覆盖家政、洗衣、洗鞋、家电清洗、家电维修五大核心领域,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便捷的家庭全品类场景服务。
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再获成都市区地方国资超亿元投资。成立一年时间以来,创新中心累计融资近3亿元,现已发展为中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的人形机器人企业之一。此次融资将加速推进创新中心在人形机器人核心技术攻关、场景应用落地及产业链生态构建的进程。
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成立于2024年4月,其核心团队在公司正式成立之前就确立了“大脑技术为先”的核心战略,旨在解决人形机器人真正的实用性,而非通过遥控实现。成立至今,公司已拥有人形机器人大脑、小脑、肢体方向的国际顶尖研发成果30余项,尤其在“大脑”关键技术领域实现了多项重大突破。
四川创智联恒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创智联恒”)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本轮融资的投资方北京创新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北创投)为北京市属创新平台长期聚焦“高精尖”产业领域重点支持科创型中小企业发展。
创智联恒2018年创立于成都,是专业从事低轨卫星通信产品研发与应用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以卫星互联网为核心业务方向,形成了端到端的星地通信系列产品和技术解决方案。
成都微光集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光集电”)完成A轮融资,投资方为碧鸿投资、中国科技开发院。
微光集电成立于2014年3月,专注于CMOS图像传感器领域,致力于为大数据时代提供优质的图像传感器。该公司拥有芯片产品全流程研发团队,具有包括工艺器件开发、电路设计、图像专用算法和AI算法、系统方案设计、产品测试和可靠性评价等全流程综合研发实力。微光集电应用领域主要有安防监控、车载、消费电子、医疗、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机器人、AR/VR、半导体装备、天文观测等。
四川到达角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到达角科技”)完成种子轮融资,投资方为高新创投、e泊车。
到达角科技成立于2023年11月,是一家泛在移动智能基座提供商,致力于室内外一体化高精度定位导航相关产品技术研发,围绕多图层多维度的柔性导航地图智能化成图及快速渲染、混构定位引擎(基站、标签及系统)、自主代客泊充(AVPC)、准静态场定位、多智能体交互等核心技术进行研发,打通定位导航的“最后一公里”,消除传统定位导航的盲区,构建定位导航的智能化、全链条、无人化解决方案,构筑基于三维精细化位置的实时场景智能及多元化应用体系。
四川凌极推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凌极推进”)完成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元航资本。凌极推进成立于2025年3月,是一家以从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主的企业。所属行业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经营范围包含:余热发电关键技术研发;智能无人飞行器销售;试验机销售;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智能控制系统集成;信息技术咨询服务;大数据服务等。
箴羲科技(成都)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箴羲科技”)完成A轮融资,投资方为阿米巴资本、华旦天使投资、道生资本。
箴羲科技成立于2023年5月,是一家工业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提供商,该公司基于AIGC技术,开发一款垂直于工业领域的“对答式”AI语言模型,以解决工业领域高速发展与降本增效要求之下所产生的人才短缺和工作负荷突增问题。经营范围包括:人工智能行业应用系统集成服务、人工智能基础资源与技术平台、人工智能理论与算法软件开发、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技术咨询服务等。
四川法斯特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法斯特机械”)宣布完成亿元A轮融资,投资方为成都先进制造、中国航发资管、中国航发成发。
法斯特机械成立于2005年10月11日,是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央企)的全资国有子公司。该公司主要经营机械设备及零部件、金属制品的制造、加工、销售及进出口业务,涵盖非标准设备和金属结构件等领域。法斯特机械致力于石油精密机械零部件及军、民品长、短轴类零件的制造,并与GE航空、斯伦贝谢、哈利伯顿、FMC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成为其零部件主要供应商。
本周,四川省博源开物科技成果转化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成立,出资额5亿元。管理机构为博源资本。LP包括四川省成果转化投资引导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策源资本、成都交子产业基金、西部资本、容亿投资等。
证监会网站显示,7月2日,四川腾盾科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腾盾科创”)在四川证监局办理辅导备案登记,拟在A股IPO,辅导机构为中金公司。2025年6月,腾盾科创刚刚完成股权融资,投资方为华控基金、瑞相资本、赣州发展投资、梵天股权等。
据腾盾科创官网介绍,该公司创立于 2016 年,是国内智能飞行器研发制造及其应用技术发展的头部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下设腾盾科技、腾盾商用、腾英航空、良远科技、极赛斯科技、北京腾盾等子公司,拥有员工900余名,专注于为客户提供性能卓越、安全可靠、智能高效的无人机系统及其应用解决方案。
本周成都也出台不少产业发展政策,并披露了部分经济数据。
比如,四川发布《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的决定》。其中提出,培育壮大文旅经营主体。做强重点骨干文旅企业,深化省属文旅企业改革,支持以市场化方式加强与市(州)合作,打造引领性大企业大集团。加快引育头部文旅运营企业,在景区管理、酒店管理、在线旅游服务、演艺经纪、票务营销、影视游戏发行、数字文创产品开发等领域培育引进一批链主企业。梯度培育中小文旅企业,建立省级重点文旅企业培育库,推动中小文旅企业专业化特色化发展,支持有条件的文旅企业上市。建立文旅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依法保护企业合法权益。
四川印发《关于支持成都做优做强极核功能 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支持成都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成都市创新资源富集、创新平台众多、高端人才集聚、创新生态活跃,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连续9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人才总量居全国第4位,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第23位、实现“六连升”。
AI产业本周也迎来利好。7月3日,由成都市卫健委主办的医学人工智能(机器人)医企供需对接会在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举行,旨在建立“政府搭台、医院出题、企业答题”的协同创新机制,推动人工智能与医学深度融合发展。活动现场,市、县两级医疗卫生机构代表分享了当前医院AI应用场景的需求,而企业代表则展示了其各自在医学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成果和技术应用,其中不乏智能影像分析系统、AI辅助诊疗平台、医疗机器人等前沿技术。随后,成都市卫健委发布了第二批人工智能(机器人)场景需求清单。
值得一提的是,本周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报告日前正式出炉。报告显示,2024年,全市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1.18万亿元,十年翻了近一番,占GDP比重50.3%,形成“55999”格局——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市50%以上的GDP、50%以上的税收、90%以上的科技创新、90%以上的新增就业岗位、90%以上的经营主体。
以上就是本周的主要资讯,读者朋友下周再会。
成都周报 | 天府新区发起“先拨后股”模式,8家公司获投资
聚焦成都企业、政策、大事,捕捉蓉城一周商业情报。
各位读者周末愉快,又到了《成都周报》时间。本周,成都市场市场非常活跃。有8家企业获得投资,涉及消费、机器人、商业航天、半导体等多个领域。而且独角兽腾盾科创开启IPO辅导,成都低空经济领域又将诞生一家上市公司。此外,天府新区发布了“先拨后股”的科创项目遴选模式。
先来看看天府新区的新模式。
近日,四川天府新区正式启动首批“先拨后股”试点项目征集工作。采取“揭榜挂帅”遴选成果转化项目、创业项目、重大创赛获奖项目、科研院所团队项目等,通过“先拨后股”对转移转化项目予以财政资金支持。“先拨”是指财政资金以科研项目形式“拨”入目标企业(单位),支持研发和成果转移转化;“后股”是指当目标企业研发和成果转化进程达到约定转股条件时,“拨”入的财政资助资金转化为对应“股权”,并按照“适当收益”原则退出。
一级市场的数据显示,有8家企业获得投资。
近日,权洁到家(四川)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权洁到家”)完成由TrustNote领投的1000万美元融资。此次融资将用于技术研发、服务网络扩张及标准化体系建设,加速推动平台从城市覆盖向深度渗透升级,以科技硬核实力重构家庭服务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权洁到家是中国领先的一站式到家服务聚合平台,定位为互联网浪潮下的“家庭服务智能中枢”。公司以数字化技术为核心驱动力,深度整合家庭服务场景,业务覆盖家政、洗衣、洗鞋、家电清洗、家电维修五大核心领域,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便捷的家庭全品类场景服务。
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再获成都市区地方国资超亿元投资。成立一年时间以来,创新中心累计融资近3亿元,现已发展为中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的人形机器人企业之一。此次融资将加速推进创新中心在人形机器人核心技术攻关、场景应用落地及产业链生态构建的进程。
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成立于2024年4月,其核心团队在公司正式成立之前就确立了“大脑技术为先”的核心战略,旨在解决人形机器人真正的实用性,而非通过遥控实现。成立至今,公司已拥有人形机器人大脑、小脑、肢体方向的国际顶尖研发成果30余项,尤其在“大脑”关键技术领域实现了多项重大突破。
四川创智联恒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创智联恒”)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本轮融资的投资方北京创新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北创投)为北京市属创新平台长期聚焦“高精尖”产业领域重点支持科创型中小企业发展。
创智联恒2018年创立于成都,是专业从事低轨卫星通信产品研发与应用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以卫星互联网为核心业务方向,形成了端到端的星地通信系列产品和技术解决方案。
成都微光集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光集电”)完成A轮融资,投资方为碧鸿投资、中国科技开发院。
微光集电成立于2014年3月,专注于CMOS图像传感器领域,致力于为大数据时代提供优质的图像传感器。该公司拥有芯片产品全流程研发团队,具有包括工艺器件开发、电路设计、图像专用算法和AI算法、系统方案设计、产品测试和可靠性评价等全流程综合研发实力。微光集电应用领域主要有安防监控、车载、消费电子、医疗、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机器人、AR/VR、半导体装备、天文观测等。
四川到达角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到达角科技”)完成种子轮融资,投资方为高新创投、e泊车。
到达角科技成立于2023年11月,是一家泛在移动智能基座提供商,致力于室内外一体化高精度定位导航相关产品技术研发,围绕多图层多维度的柔性导航地图智能化成图及快速渲染、混构定位引擎(基站、标签及系统)、自主代客泊充(AVPC)、准静态场定位、多智能体交互等核心技术进行研发,打通定位导航的“最后一公里”,消除传统定位导航的盲区,构建定位导航的智能化、全链条、无人化解决方案,构筑基于三维精细化位置的实时场景智能及多元化应用体系。
四川凌极推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凌极推进”)完成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元航资本。凌极推进成立于2025年3月,是一家以从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主的企业。所属行业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经营范围包含:余热发电关键技术研发;智能无人飞行器销售;试验机销售;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智能控制系统集成;信息技术咨询服务;大数据服务等。
箴羲科技(成都)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箴羲科技”)完成A轮融资,投资方为阿米巴资本、华旦天使投资、道生资本。
箴羲科技成立于2023年5月,是一家工业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提供商,该公司基于AIGC技术,开发一款垂直于工业领域的“对答式”AI语言模型,以解决工业领域高速发展与降本增效要求之下所产生的人才短缺和工作负荷突增问题。经营范围包括:人工智能行业应用系统集成服务、人工智能基础资源与技术平台、人工智能理论与算法软件开发、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技术咨询服务等。
四川法斯特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法斯特机械”)宣布完成亿元A轮融资,投资方为成都先进制造、中国航发资管、中国航发成发。
法斯特机械成立于2005年10月11日,是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央企)的全资国有子公司。该公司主要经营机械设备及零部件、金属制品的制造、加工、销售及进出口业务,涵盖非标准设备和金属结构件等领域。法斯特机械致力于石油精密机械零部件及军、民品长、短轴类零件的制造,并与GE航空、斯伦贝谢、哈利伯顿、FMC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成为其零部件主要供应商。
本周,四川省博源开物科技成果转化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成立,出资额5亿元。管理机构为博源资本。LP包括四川省成果转化投资引导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策源资本、成都交子产业基金、西部资本、容亿投资等。
证监会网站显示,7月2日,四川腾盾科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腾盾科创”)在四川证监局办理辅导备案登记,拟在A股IPO,辅导机构为中金公司。2025年6月,腾盾科创刚刚完成股权融资,投资方为华控基金、瑞相资本、赣州发展投资、梵天股权等。
据腾盾科创官网介绍,该公司创立于 2016 年,是国内智能飞行器研发制造及其应用技术发展的头部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下设腾盾科技、腾盾商用、腾英航空、良远科技、极赛斯科技、北京腾盾等子公司,拥有员工900余名,专注于为客户提供性能卓越、安全可靠、智能高效的无人机系统及其应用解决方案。
本周成都也出台不少产业发展政策,并披露了部分经济数据。
比如,四川发布《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的决定》。其中提出,培育壮大文旅经营主体。做强重点骨干文旅企业,深化省属文旅企业改革,支持以市场化方式加强与市(州)合作,打造引领性大企业大集团。加快引育头部文旅运营企业,在景区管理、酒店管理、在线旅游服务、演艺经纪、票务营销、影视游戏发行、数字文创产品开发等领域培育引进一批链主企业。梯度培育中小文旅企业,建立省级重点文旅企业培育库,推动中小文旅企业专业化特色化发展,支持有条件的文旅企业上市。建立文旅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依法保护企业合法权益。
四川印发《关于支持成都做优做强极核功能 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支持成都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成都市创新资源富集、创新平台众多、高端人才集聚、创新生态活跃,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连续9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人才总量居全国第4位,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第23位、实现“六连升”。
AI产业本周也迎来利好。7月3日,由成都市卫健委主办的医学人工智能(机器人)医企供需对接会在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举行,旨在建立“政府搭台、医院出题、企业答题”的协同创新机制,推动人工智能与医学深度融合发展。活动现场,市、县两级医疗卫生机构代表分享了当前医院AI应用场景的需求,而企业代表则展示了其各自在医学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成果和技术应用,其中不乏智能影像分析系统、AI辅助诊疗平台、医疗机器人等前沿技术。随后,成都市卫健委发布了第二批人工智能(机器人)场景需求清单。
值得一提的是,本周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报告日前正式出炉。报告显示,2024年,全市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1.18万亿元,十年翻了近一番,占GDP比重50.3%,形成“55999”格局——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市50%以上的GDP、50%以上的税收、90%以上的科技创新、90%以上的新增就业岗位、90%以上的经营主体。
以上就是本周的主要资讯,读者朋友下周再会。
0
第一时间获取股权投资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投中网,或用手机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获得投中网每日精华内容推送。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