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金融监管总局宣布要批复新的AIC,不久后股份银行纷纷行动起来: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旗下AIC相继设立,邮储银行也于最近发起了设立申请。AIC版图正从“五大行时代”迅速扩容至“6+3新格局”。
去年试点扩容时,我们就了解到,AIC的投资会在今年渐次开展(见投中网文章《“至少需要招聘90名投资经理”》)。据投中嘉川CVSource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五大行AIC已累计落地70余只股权投资基金,推动超700亿元活水流入了市场,投资了厦门超级独角兽瀚天天成,李书福参股的芯擎科技等公司。

值此时点,我们聚焦三个问题再聊一聊AIC:
我们发现,AIC的投资正处于启动阶段,如何调和初创企业早期融资需求与银行资本的风险偏好及期限约束,是其当下发展面临的重要命题。而且AIC首支并购基金已经落地,围绕链主企业进行产业投资/并购,或将成为未来的趋势之一。
01.新晋者凭何入局?
新入局的四家银行都不是股权投资的新手。它们早已通过旗下私募平台、LP出资等多元路径深度渗透PE/VC市场,构建起了成熟的运作体系。

「兴业国信资管」是兴业银行旗下私募股权平台,2015年开始直投和出资基金。2020-2023年直投相对活跃,投向生物医药、半导体、新能源等领域。近两年出手频次降低,且主要布局B轮及以后。截至目前,兴业国信资管已经完成直接投资142笔,出资基金54次。
中信系私募牌照较多。其中,中信银行旗下的投资平台为「信银投资」,其累计直接投资事件38起,今年有两笔投资,一是投向了全病程管理服务平台“微脉”,二是投资了黄金珠宝领域软硬件研发商“上善智能”。信银投资还曾收获过多点、第四范式等项目的IPO。另外作为LP,信银投资出资过17支基金,合作GP包括武岳峰、小米长江产业基金、晨道资本等知名机构。
「招商国际资本」是招商银行旗下投资机构,也是四家银行中最活跃的投资平台。自2014年成立以来,平均每年直投20余起,阶段主要为A-B轮。近两年投资范赛道主要集中在医疗器械、机器人、半导体等硬科技领域。比如在机器人领域,就先后下注了银河通用、帕西尼、戴盟机器人等公司。作为LP,招银国际资本不仅出资过CMC资本、君联资本、晨道资本等机构,还与宁德时代一起成立过印尼绿色电动汽车基金,这支基金高达20亿美金,招银国际也成为四家银行中唯一一家参设过国外基金的机构。
邮储银行旗下没有单独的私募投资平台,主要作为LP参与投资。最早于2006年参投了200亿契约型基金「渤海产业投资基金」,同时参股了该基金的管理人渤海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去年其向国家集成电路三期基金出资80亿。直投业务依托邮政集团下的「中邮资本」,它主要围绕集团主业开展投资,投向金融、物流、文化传媒、电子商务等领域,典型直投项目有蚂蚁金服、滴滴出行。
四家银行虽然投资活跃度各不相同,但都已积淀股权运作经验,并且各家能够凭借科技信贷深度触达科技企业,形成独特的产融资源网络,为未来AIC投资奠定标的与风控基础。不过截至目前,它们的AIC主体尚未成立,要看出资成效还得再等等了。
02.既有基金成效几何?
虽然上述新玩家还没真正入场,但是老玩家们已经开始投资了。基于投中嘉川CVSource数据和公开报道,我们发现(见下表):

值得关注的是,工银与农银均出现两只基金共同投向单一项目的情形。
工银与厦门产投联合设立了两只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厦门工融产投基金」与债转股基金「厦门产投工融基金」(后者不受AIC出资30%上限约束)。去年12月,两只基金共同参与碳化硅外延片生产商“瀚天天成”的Pre-IPO轮投资,各出资2亿。同轮投资者还包括厦门产投在管的「厦门产投炬翔芯瀚基金」及工银AIC自身。该轮融资总额10.3亿元,投后估值达260亿元。
瀚天天成2011年在厦门成立,天使轮就获得国资厦门高新投支持,已成长为全球最大的碳化硅外延片供货商,2024年的市场份额达31.4%。今年4月,瀚天天成冲刺港股IPO,有望成为AIC基金项目中最快IPO的案例。
农银旗下「湖北长江千帆基金」和「青岛融汇芯科基金」共同参与湖北智能芯片领军企业“芯擎科技”C轮融资。同轮投资方还包括武汉经开产业基金、中国太平、中金资本以及「青岛融汇芯科基金」背后LP国铸资本旗下基金。
芯擎科技是来自武汉经开区的独角兽,2018年由亿咖通科技与安谋中国共同成立,亿咖通背后是吉利控股董事长李书福。它成立至今已获8轮融资,现有股东贯穿汽车产业链,包括整车厂吉利汽车、一汽集团,Tier1亿咖通、博世等。
阶段分布上,AIC基金仍偏好中后期,早期投资只占27%左右,这或许源于银行系资本的属性制约。如何调和初创企业早期融资需求与银行资本的风险偏好及期限约束,成为AIC基金发展面临的重要命题。
03.未来打法如何进化?
就在AIC扩容、基金投资加速的背景下,中银资产近期在宁波落地了一只独特的AIC基金——宁波中瀛扶摇兴象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规模10亿元。它引入汽车零部件领域上市公司「宁波华翔」,首次以链主为核心开展并购和直接投资。这只宁波基金也是试点扩大后首只明确并购策略的AIC基金。
该基金延续AIC惯用的双GP架构,由中银资产旗下私募中银资本与宁波华翔实控人周晓峰旗下的峰梅咨询共同担任执行事务合伙人,中银系与宁波华翔系各出资30%,宁波当地国企出资40%(见下表)。

宁波华翔是宁波汽车产业链中的代表企业,2023年以来连续3年跻身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榜。根据宁波华翔公告,基金明确锚定汽车零部件赛道,投资方向紧密围绕其主业及上下游,通过“并购+直投”双路径协同布局。
宁波华翔也不是一级市场的新手,实控人周晓峰通过峰梅投资,分别于2019年、2021年出资蓝源资本、燕创资本旗下基金,并在燕创资本中收获一个IPO「来凯医药」。
另外,宁波华翔更是并购重组领域的资深玩家。2011年成立德国华翔后,先后收购德国Sellner和HIB公司,成功打入奔驰、宝马、通用全球供应链;参股德国Helbako 30%股权,切入汽车电子赛道;并购德国Alterprodia公司,布局轻量化材料领域。在国内,则同步整合宁波劳伦斯、戈冉泊精模、宁波诗兰姆等汽车零部件细分领域优质企业。
虽然它的海外资产因长期亏损于今年2月启动剥离,但在并购重组业务积累的成熟经验与资源网络,仍为参股并购基金提供了精准标的识别与整合操盘的独特优势。
另外,宁波AIC并购基金“不一样”的价值,还在于通过收缩投资半径至单一链主上下游,以产业链深度置换赛道宽度:
一方面,在鼓励并购重组的当下,基金为宁波华翔提供产业整合工具,实现协同增效,以进一步提升其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另一方面,创造“以退定投”新路径,通过产业链整合消化自然退出需求,降低被投项目IPO路径依赖;
此外,从区域发展的角度,宁波基金只投宁波华翔上下游产业链,这避免了多家AIC基金在同一区域布局时,因投资领域和阶段相近、资金性质相似,出现重复投资、资金扎堆少数企业的现象。宁波华翔的属地象山县也可凭借基金持续打造链主企业生态圈,布局汽车零部件完整产业链条,提升区域竞争力。
除了宁波这支AIC基金围绕产业进行并购外,也有其他AIC基金引入了上市公司等产业资本(见下表),虽然未将“并购”作为核心投资逻辑,但是联手链主企业的打法不言而喻。

可见,在IPO收窄与产业链升级的双重驱动下,叠加并购政策红利释放,AIC基金深度绑定链主企业,实行并购重组(或围绕产业链投资)正能成为破局的新选项。
厦门独角兽、吉利“干儿子”,700亿活水投了什么?
围绕链主企业进行产业投资/并购,或将成为未来的趋势之一。
今年5月,金融监管总局宣布要批复新的AIC,不久后股份银行纷纷行动起来: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旗下AIC相继设立,邮储银行也于最近发起了设立申请。AIC版图正从“五大行时代”迅速扩容至“6+3新格局”。
去年试点扩容时,我们就了解到,AIC的投资会在今年渐次开展(见投中网文章《“至少需要招聘90名投资经理”》)。据投中嘉川CVSource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五大行AIC已累计落地70余只股权投资基金,推动超700亿元活水流入了市场,投资了厦门超级独角兽瀚天天成,李书福参股的芯擎科技等公司。
值此时点,我们聚焦三个问题再聊一聊AIC:
兴业、中信、招行、邮储四家银行凭何入局?
工、农、中、建、交,既有基金成效几何?
AIC基金未来打法如何进化?
我们发现,AIC的投资正处于启动阶段,如何调和初创企业早期融资需求与银行资本的风险偏好及期限约束,是其当下发展面临的重要命题。而且AIC首支并购基金已经落地,围绕链主企业进行产业投资/并购,或将成为未来的趋势之一。
01.新晋者凭何入局?
新入局的四家银行都不是股权投资的新手。它们早已通过旗下私募平台、LP出资等多元路径深度渗透PE/VC市场,构建起了成熟的运作体系。
「兴业国信资管」是兴业银行旗下私募股权平台,2015年开始直投和出资基金。2020-2023年直投相对活跃,投向生物医药、半导体、新能源等领域。近两年出手频次降低,且主要布局B轮及以后。截至目前,兴业国信资管已经完成直接投资142笔,出资基金54次。
中信系私募牌照较多。其中,中信银行旗下的投资平台为「信银投资」,其累计直接投资事件38起,今年有两笔投资,一是投向了全病程管理服务平台“微脉”,二是投资了黄金珠宝领域软硬件研发商“上善智能”。信银投资还曾收获过多点、第四范式等项目的IPO。另外作为LP,信银投资出资过17支基金,合作GP包括武岳峰、小米长江产业基金、晨道资本等知名机构。
「招商国际资本」是招商银行旗下投资机构,也是四家银行中最活跃的投资平台。自2014年成立以来,平均每年直投20余起,阶段主要为A-B轮。近两年投资范赛道主要集中在医疗器械、机器人、半导体等硬科技领域。比如在机器人领域,就先后下注了银河通用、帕西尼、戴盟机器人等公司。作为LP,招银国际资本不仅出资过CMC资本、君联资本、晨道资本等机构,还与宁德时代一起成立过印尼绿色电动汽车基金,这支基金高达20亿美金,招银国际也成为四家银行中唯一一家参设过国外基金的机构。
邮储银行旗下没有单独的私募投资平台,主要作为LP参与投资。最早于2006年参投了200亿契约型基金「渤海产业投资基金」,同时参股了该基金的管理人渤海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去年其向国家集成电路三期基金出资80亿。直投业务依托邮政集团下的「中邮资本」,它主要围绕集团主业开展投资,投向金融、物流、文化传媒、电子商务等领域,典型直投项目有蚂蚁金服、滴滴出行。
四家银行虽然投资活跃度各不相同,但都已积淀股权运作经验,并且各家能够凭借科技信贷深度触达科技企业,形成独特的产融资源网络,为未来AIC投资奠定标的与风控基础。不过截至目前,它们的AIC主体尚未成立,要看出资成效还得再等等了。
02.既有基金成效几何?
虽然上述新玩家还没真正入场,但是老玩家们已经开始投资了。基于投中嘉川CVSource数据和公开报道,我们发现(见下表):
工银目前最为活跃,700亿活水中工银贡献了45%,设立规模逾316亿元;旗下5只基金已开展投资,投资了瀚天天成、中伟新能源、忱芯科技等公司,涉及半导体、新能源等领域;
农银设立的规模数量虽不居前,但投资进度赶上来了,已有3只基金投资落地,投资了芯擎科技、德恒智能等公司,半导体和机器人领域最受其青睐;
中银、建银、交银各有1只基金启动投资,其中中银布局了某商业航天公司,交银投资了点石航空,建银下注乐凯科技。
值得关注的是,工银与农银均出现两只基金共同投向单一项目的情形。
工银与厦门产投联合设立了两只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厦门工融产投基金」与债转股基金「厦门产投工融基金」(后者不受AIC出资30%上限约束)。去年12月,两只基金共同参与碳化硅外延片生产商“瀚天天成”的Pre-IPO轮投资,各出资2亿。同轮投资者还包括厦门产投在管的「厦门产投炬翔芯瀚基金」及工银AIC自身。该轮融资总额10.3亿元,投后估值达260亿元。
瀚天天成2011年在厦门成立,天使轮就获得国资厦门高新投支持,已成长为全球最大的碳化硅外延片供货商,2024年的市场份额达31.4%。今年4月,瀚天天成冲刺港股IPO,有望成为AIC基金项目中最快IPO的案例。
农银旗下「湖北长江千帆基金」和「青岛融汇芯科基金」共同参与湖北智能芯片领军企业“芯擎科技”C轮融资。同轮投资方还包括武汉经开产业基金、中国太平、中金资本以及「青岛融汇芯科基金」背后LP国铸资本旗下基金。
芯擎科技是来自武汉经开区的独角兽,2018年由亿咖通科技与安谋中国共同成立,亿咖通背后是吉利控股董事长李书福。它成立至今已获8轮融资,现有股东贯穿汽车产业链,包括整车厂吉利汽车、一汽集团,Tier1亿咖通、博世等。
阶段分布上,AIC基金仍偏好中后期,早期投资只占27%左右,这或许源于银行系资本的属性制约。如何调和初创企业早期融资需求与银行资本的风险偏好及期限约束,成为AIC基金发展面临的重要命题。
03.未来打法如何进化?
就在AIC扩容、基金投资加速的背景下,中银资产近期在宁波落地了一只独特的AIC基金——宁波中瀛扶摇兴象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规模10亿元。它引入汽车零部件领域上市公司「宁波华翔」,首次以链主为核心开展并购和直接投资。这只宁波基金也是试点扩大后首只明确并购策略的AIC基金。
该基金延续AIC惯用的双GP架构,由中银资产旗下私募中银资本与宁波华翔实控人周晓峰旗下的峰梅咨询共同担任执行事务合伙人,中银系与宁波华翔系各出资30%,宁波当地国企出资40%(见下表)。
宁波华翔是宁波汽车产业链中的代表企业,2023年以来连续3年跻身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榜。根据宁波华翔公告,基金明确锚定汽车零部件赛道,投资方向紧密围绕其主业及上下游,通过“并购+直投”双路径协同布局。
宁波华翔也不是一级市场的新手,实控人周晓峰通过峰梅投资,分别于2019年、2021年出资蓝源资本、燕创资本旗下基金,并在燕创资本中收获一个IPO「来凯医药」。
另外,宁波华翔更是并购重组领域的资深玩家。2011年成立德国华翔后,先后收购德国Sellner和HIB公司,成功打入奔驰、宝马、通用全球供应链;参股德国Helbako 30%股权,切入汽车电子赛道;并购德国Alterprodia公司,布局轻量化材料领域。在国内,则同步整合宁波劳伦斯、戈冉泊精模、宁波诗兰姆等汽车零部件细分领域优质企业。
虽然它的海外资产因长期亏损于今年2月启动剥离,但在并购重组业务积累的成熟经验与资源网络,仍为参股并购基金提供了精准标的识别与整合操盘的独特优势。
另外,宁波AIC并购基金“不一样”的价值,还在于通过收缩投资半径至单一链主上下游,以产业链深度置换赛道宽度:
一方面,在鼓励并购重组的当下,基金为宁波华翔提供产业整合工具,实现协同增效,以进一步提升其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另一方面,创造“以退定投”新路径,通过产业链整合消化自然退出需求,降低被投项目IPO路径依赖;
此外,从区域发展的角度,宁波基金只投宁波华翔上下游产业链,这避免了多家AIC基金在同一区域布局时,因投资领域和阶段相近、资金性质相似,出现重复投资、资金扎堆少数企业的现象。宁波华翔的属地象山县也可凭借基金持续打造链主企业生态圈,布局汽车零部件完整产业链条,提升区域竞争力。
除了宁波这支AIC基金围绕产业进行并购外,也有其他AIC基金引入了上市公司等产业资本(见下表),虽然未将“并购”作为核心投资逻辑,但是联手链主企业的打法不言而喻。
可见,在IPO收窄与产业链升级的双重驱动下,叠加并购政策红利释放,AIC基金深度绑定链主企业,实行并购重组(或围绕产业链投资)正能成为破局的新选项。
0
第一时间获取股权投资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投中网,或用手机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获得投中网每日精华内容推送。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