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中网
搜索
登录 | 注册
投中网  >  资本市场  >  正文

道彤投资孙琦:“春天里”我们思考的七个问题

投中网   |   喜乐
2024-05-10 12:49:20

“我们应该做点什么以跟上这个时代的变化。”

在今天相对比较严峻的大背景下,作为金融从业者,作为在寒冬中的创投机构,投资人应该做点什么以跟上这个时代的变化?这是很多投资人都在关注和迫切想寻得答案的问题。

在由投中信息和投中网主办的 “第18届中国投资年会·年度峰会”上,道彤投资作为市场上最为活跃的投资机构之一,管理合伙人孙琦以医疗赛道为基准,用7个问题和7个答案分享了他对以上问题的思考。

孙琦表示,“最近有人在说少数股权的投资终将落幕,日渐式微,唯有孵化或控股才有未来一席之地,才有出路,我对这个观点不完全赞同。把不同类型LP放在一个产品里的难度越来越大,与其做大基金让他们越来越难以调和,不如把不同诉求的LP分散配置到不同产品里,这也许能解决问题,但考验的是GP平衡和整合的艺术。”

以下为孙琦演讲全文,由投中网编辑整理:

各位投中的老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我是道彤投资的创始管理合伙人孙琦,道彤在去年市场上算是比较活跃的投资机构,投了10多个新项目,今年基本还是保持这个节奏,现在回头来看,成绩还可以。

今天的主题叫“不响不辍”,不停是对的,“响”,现在大家都不太愿意多讲。我今天想分享一些在目前大家都有些焦虑的宏观环境下,我个人对于微观问题的思考,尽量讲些干货,不讲空话。

过去几年国际政治环境变了,与之相应的是一切的规则、一切的逻辑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这两年以来,金融行业全面向实体行业让利,背后有客观、有主观因素。大家这两年讲的比较多的是金融机构的减员、降薪、IPO收紧,我们关注比较多的是作为金融体系的主要基石,银行的净息差在逐年降低,去年四季度已经跌到了1.7%以下(1.69%),全球银行业公认1.7%以下就进入了风险区域,包括国内银行业自律的规则里也有“1.8%警戒线”的说法。


其中的原因有企业本身贷款需求不足,银行贷款难,所以银行只能降低利息贷给央企、国企,还有一部分因素是政府推动金融、银行业降低比较高的利润率,以比较优惠的利率向科创企业、新质生产力领域的实业企业做比较优惠的贷款,这两方面的因素都有。这样的净息差低会带来什么问题?可能低于1.7%以下就不能完全覆盖银行的费用支出和风险拨备,未来银行要过紧日子。如果占金融资产90%以上的银行要过紧日子,可以想像金融体系的其他保险、证券以及在一级市场做股权投资的人,恐怕日子不会太好过。

现在一方面国家在鼓励金融向实体让利;另一方面国家也在进一步强力整顿金融秩序,规范金融行业的规则。于是从去年以来,有一些朋友开始离开金融行业、股权投资机构、券商,去到新质生产力领域,甚至自己下海创业,其中不乏一些相当有资源、有能力的人。宝贵的资金资源人才正在离开金融机构,流向国家更需要的领域。

此现象背后有它的合理性,不展开讨论,我今天想说的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作为金融从业者,作为在寒冬中的创投机构,我们应该做点什么以跟上这个时代的变化。

考虑时间关系,今天先在这里和大家分享7个问题。每个问题如果展开,都是一篇很大的文章,我针对每个问题可能就讲一两个个人的观点,希望对大家有启发。 

Q1:是否扩赛道?

这两年同行都在不同程度地扩赛道,扩到一些热门赛道上,甚至有个别的已经暂停了生物医药的投资,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也考虑了,道彤的选择是不扩赛道,依然选择专注在器械、医药、生命科学

有三点原因:

(1)认知、资源、能力都是有边界的,我们只做自己懂的事情,我们相信最难走的路才是真正的捷径。


(2)行业都有其周期性,再火热的市场也会有周期性回落的那一天,可能今天已经开始回落了。与其追逐自己并不擅长的领域,不如坚守生命科学赛道。


(3)今年春节后,全党全国人民都开始学习新质生产力,基金同行们也要熟悉这个名词,其中最核心的三大板块有半导体、生命科学、人工智能,上海还为此专门推出了“先导产业基金”。

非常有幸的是,大家关注的生物医药是在其中最重要的核心板块,我们看到,今年春节后3月份有了北京的200亿医药健康产业投资基金,有了上个月初上海宣布的1000亿先导产业基金(其中250亿投向生物医药),也有了珠海、广州、北京、上海陆续出台的针对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等等。我相信除此之外,更多“援军”正在来的路上,相比身处资本寒冬之下的其他产业,生物医药多少能得到一些产业政策溢出的红利,值得专注于此。

Q2:生命科学有哪些未深耕的领域值得关注?

经历了上一个周期的资金狂轰滥炸,在赛道被反复挖掘耕耘之后,除了器械、医药,生命科学究竟还有没有其他未深耕的领域值得关注?其实这个问题我在私下里听到不少同行在交流,甚至有同行说觉得没什么好投的了。这也是道彤一直在思考的,我们过去几年一直在讲关注科技+安全,投国家需要的,那么以生物技术为底层逻辑,这样的生物技术在不同的领域,在不同的产业有没有其他的应用场景?包括在器械领域还有没有被我们所忽视、遗忘的角落?

我分享三个我们思考过后布局的方向:

(1)种业。

二十大报告里专门有一个篇章讲安全,主要讲了三个问题,包括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供应链安全。讲安全其实是因为不够安全,所以才强调。跟生命科学相关的除了供应链安全、器械领域以外,还有粮食安全。

讲粮食不够安全,原因是什么?过去几年大家在新闻媒体上听到比较多的词是“退林还耕”,过去都在讲“退耕还林”,这两年又在讲“退林还耕”,这有可能是现在乡村基层的村长们、支书们在忙的重要任务之一,确保耕地不被其他用途所占用,确保基本农田上种的是主粮而不是经济作物。大家都了解,主粮往往不是最挣钱的,这项工作确实需要基层政府推进落实。

为什么说粮食不安全?因为可用的人均耕地是非常有限的,18亿亩的耕地红线,只有向技术要产能。但恰恰我们的育种技术并不领先,以大豆为例,我们大豆的出油率比美国、巴西要低40%。讲育种技术,这是不是生命科学呢?大家可能会有疑问。

今天的育种已经不是当年“田间地头的自然选择”了,自然随机地发现特殊性状,比如我们喜欢的产能高、抗盐碱这些,今天的情况是我们实际上已经在实验室里做分子育种了,除了对人做全基因组检测以外,现在对水稻、大麦都已经做了全基因检测,人是二倍体,小麦是四倍体,有四条染色体,我们很清晰地知道每一段染色体片段所代表的性状,在实验室里把我们所需要的性状结合成一个新的品种到田间地头试种,有点像我们发现新的分子、新的靶点,把药到临床试验,最后的审批监管过程也很相似,非但科学理论、试验工具是非常一致的,连最后审批、监管也是类似的,那个是农业批种子的,这个是CDE来批药的。

可以理解为,这是今天比生物医药规模小的小一号市场,但是政治是高度正确的,未来的空间是巨大的。

在此逻辑下,去年我们投了博瑞迪,是中国种业最大的CRO公司,作物和动物方面都是,在这个月会有很不错的融资新闻披露。我们投了瀚辰光翼,是博瑞迪的最大供应商,在成都,今年1月份李强总理在成都也见了瀚辰光翼的创始人,是做种业自动化检测设备的装备及服务供应商。

(2)保健品原料、化妆品原料、食品原料。

从药到保健品上游、化妆品上游,从技术角度、监管角度都是降维的,好处是变现相对确定,研发的确定性也比药大得多。去年道彤投了宁波泰一,中国最大的保健品原料的供应商之一,主要客户包括安利、汤臣倍健等,收入和利润已经有相当体量。

(3)急危重症器械。

器械也是道彤的主要赛场,大家未来可以关注一下治疗急危重症的器械。想象一个场景:这个地方都是穿着白大褂的医生们在进出奔忙,少有家属进出,病人戴着呼吸机安静地躺在病床上,身上接满了各种高分子生物材料的导管和高精度传感器,连接着体外心肺这样的精密器械。这是ICU——急重症的主战场,如果把生死比作一道门,那ICU的医生们、急重症的医生们就是守护这道门的“守门员”。

从2019年到2023年1月15日,疫情三年的床位数从5.72万张增加到了21.6万张,整整增加了3倍多。按照国家卫健委的规划,这个数量还会再大幅增加,因为我们跟世界的平均水平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每10万人当中,中国是15床,德国是28床,美国是22床,不论是人均床位数还是在重症监护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上,都有比较大的差距,意味着这个赛道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在这个逻辑下我们也在看相关的项目,市场上很少有投资机构单独把急重症作为一个赛道来布局,道彤在过去几年陆续布局了深圳汉诺,是中国第一个获批的ECMO(去年1月份),也是目前商业化、变现的唯一一个ECMO,我们是第一个同时也是最大的机构投资人。

Q3:消费医疗是否应该布局?

有时我们LP会问我,不少医疗GP在投或说要投消费医疗,道彤为啥不投,我只能说各家有各家的选择,不跟风。因为消费医疗有它的好处,似乎离钱近,挺受欢迎的,尤其是在当下的资本寒冬中;我们在2021年年底就做了一次系统性的评估,评估的结论大概是这样:

首先我们认为产品和技术不是消费医疗的核心,最多占20%、30%的权重,消费医疗项目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是品牌、渠道、营销,是我们投消费的同行们更擅长的,不是我一个医疗基金更擅长的事。

其次,我作为医疗基金,略通物性(事物的本性)而非人性,所以我们比较适合投To B而不是To C,因为To B讲的是物性,To C讲的是人性,我们做自己擅长的事。

但我们也确实看到,在今天的资本寒冬中,消费医疗还是有不少的红利的,增长是比较确定的。如果想去分享这个红利,怎么投?我们认为,保健品原料、化妆品原料往上游走,从成分到纯度到性价比各方面来判断产品,基本是严肃医疗的东西,用合成生物、分子育种、基因编辑的技术去改良和降本增效还是靠谱的,这里面有机会。

Q4:VC的未来在哪里?

最近有人在说少数股权的投资终将落幕,日渐式微,唯有孵化或控股才有未来一席之地,才有出路,我对这个观点不完全赞同。当然,拥抱产业、服务产业可能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在资源分配日益行政化的今天,单纯地赚财务的收益这个空间正在越来越小,多跟产业投资人交朋友,募投管退全方位拥抱产业,这样可能会更容易一些。

为什么要服务产业?哪怕未来监管政策有较大的调整,或者资金来源发生较大变化,很难说,我也不知道,但是,如果有这样的变化,对于产业基金,对于深度服务产业的投资人或许会更为友好。

如果做产业合作,不可避免要面临这些核心的问题,如何选择一个好的合作伙伴,因为合作并不是一个人的策略说了算的,如何处理好双方的不同诉求,通过合作建立互信,通过机制保障来减少分歧,通过利益整合来争取共赢,这是摆在所有想做产业机构面前大的话题,也是绕不开的问题。 

Q5:我们是否应该主动拥抱政府,服务政府这一超级LP?

最近,尤其是在今年春节后这段时间,我们渐渐看到了一些现象,意识到政府已经渐渐不完全满足于通过布局引导基金来投GP,让GP来做少数股权完成招商落地,完成返投。为什么?因为返投难,返投慢,总感觉隔着那么一层,差那么点意思。我们也看到有的地方是直接国资组队下场做直投,力度也很大,但长期看面临着市场风险和事后问责的问题,而且不是每个地方都有能力自己自建自主一个高效专业的投资团队,除了一些大城市,像广州、上海。

于是乎我们看到,今年春节后北京先出现了200亿生物医药的政府投资基金,由市场化机构共同管理,这样的现象归纳起来有两个特点:

一是资金绝大部分或者全部是由政府单一LP出资,或者政府筹集了大部分的钱,把它交给管理人来管理,因为管理人基本不募资,没有募资任务。

二是管理人面临的选择是不单纯追求财务回报,必须考虑政府的招商落地,考虑产业引导和产业集聚的效果,在国资占比越来越大的市场环境下,政府作为超级大LP的想法还在不断演化,政府投资基金的形态、形势也会不断发生变化。

要不要主动拥抱?我的回答肯定很简单:Why not?你只要有这个能力,为什么不呢?4月底我们在道彤CEO峰会的晚宴上,我跟被投企业、企业家们说,在未来的时代大家只是埋头苦干肯定是不行的,大家要学会整合资源,与体制共舞,与领导共处。 

Q6:募资将会更难,怎么办?

由于社会资本日益加剧的缺位状况,尽管有国资的热情参与,我相信在座都是腰部以上的GP,因为腰部以下已经躺平没机会了,募资的真实瓶颈是能获得多少社会资本的参与,你把这个数字×2基本上就是基金的募资总规模。而不同类型的LP诉求越发差异化,把不同类型LP放在一个产品里的难度越来越大,与其做大基金让他们越来越难以调和,不如把不同诉求的LP分散配置到不同产品里,或许能解决问题,但考验的是GP平衡和整合的艺术。对于绝大多数背后没有“大树”可靠的市场化人民币基金,除了极少数募资能力极强的超级头部机构以外,如果你要做大你的AUM,这是绕不开的问题。

从长期来看,真正可以长期出资的创投LP,主要是产业头部的上市公司,产业资本和市场化保险公司,这也是基金老大们未来主要时间精力要花在这儿的原因。

Q7:项目的后续融资难,怎么应对?

关于此我相信大家有很多答案,我就讲一点不一样的,就是跨界。

投资项目尽量投跨界的项目,好处是后续投资人可能不仅仅局限在医疗圈,融资面打开的角度会比较大。比如说前些年我们投的智听,是做助听器的二类医疗器械证,可以定位为医疗项目。但是他的投资人中包括了像小米这样先进制造的产业资本,也包括了道彤这样的医疗基金,也包括了消费基金,最近又拿了互联网头部产业资本的钱,因为它比较跨界,所以它的融资在今天的市场上依然能够左右逢源,还能融到不少钱。

投的时候是这样,投完项目怎么办?从投后上也要想办法推动它跨界,推动应用场景多元化,从单一的医疗场景扩展到保健品、宠物、化妆品等,这是过去几年大家比较常见的做法,因为生物医药、创新药赛道资金越来越宝贵,大家经常性地把一些离商业化比较远的管线给冻结了,砍了暂停了,但是管线可以砍刀,研发团队怎么砍?研发团队是企业的核心价值、生命线,如果研发团队不砍,那研发能力就形成了冗余,这冗余的研发能力需要找到离钱近的新场景, 一方面可以通过主业带来宝贵的现金流,另一方面,形成新的话题、新的性感题材,对融资也有帮助。

最后总结三点:

第一,要尊重常识——,高了就卖,别贪心;低了就买,也别太担心。

第二,我们要做接地气的投资人,看懂政策,看懂趋势,踩对节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重要。

第三,在巨变的时代,我们要保持迭代能力,强化执行力。

以上是我的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启发和帮助,谢谢大家!




网站编辑: 郭靖
本文为投中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0

第一时间获取股权投资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投中网,或用手机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获得投中网每日精华内容推送。

发表评论

 / 200

全部评论

—— 没有更多评论了 ——
—— 没有更多评论了 ——
联系我们 欢迎投稿
  • 投中网
  • CVS投中数据
  1. 创新经济的
    智识、洞见和未来

  2. 投资人都在用的
    数据专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