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中网
搜索
登录 | 注册
投中网  >  资本市场  >  正文

杭州,顶级投资人悄悄崛起

投中网   |   杨博宇
2024-03-21 11:19:20

GDP突破2万亿的杭州,正一手“打造专精特新名城”投向制造业。一手又“推进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的首选地。”

要观察最近一年的杭州,可以从两笔交易入手。

一笔是杭氧股份。去年5月,杭氧股份发布公告说,控股股东杭州资本将与其他投资人共同设立买方SPV,收购盈德气体。收购完成后,将推动杭氧与盈德重组。

杭氧股份是杭州本土老牌企业,前身是浙江铁工厂,于2010年在深交所上市。这家公司前期的主要业务是设备制造,生产的空气分离设备销量位居全球第一。不过自2016年后开始业务调整,工业气体在营收和利润方面逐渐超越设备制造,成为公司的支柱性业务,目前在国内仅次于盈德。

为实现杭州“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的目标,杭氧股份是新一轮国企改革,解决重工业领域卡脖子问题的重要企业。同时也是杭州国资委旗下高端制造业的一张名片。虽然这笔交易尚未最终落地,不过如果后续交易顺利,杭氧股份将迅速成长为市场份额第一的龙头公司。

另一笔交易,体量相比于杭氧股份小得多,但十分有趣。

去年8月,初创企业华硼中子完成了凯泰资本、诺庾资本、中科创星和昆仑资本超亿元天使轮投资。这是一家硼中子俘获治疗装置研发商。创始人王盛教授是国际知名的中子科学家、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他在日本工作期间曾主持建设多台性能指标领先的加速器中子源,2015年回国后在西安交通大学设立了先进中子技术实验室。

蜚声国际的科学家回国创业一直是创投圈关注的重点。不过更值得关注的是,在西安执教的王盛教授,却选择在杭州创办企业。而且据CVSource投中数据显示,华硼中子是去年杭州天使轮融资金额最大的初创公司。

这两个案例之所以可以用来观察杭州,恰恰反应了杭州的两个趋势。

一位杭州投资人就向我说道,GDP突破2万亿的杭州,正一手“打造专精特新名城”投向制造业。一手又“推进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的首选地。”杭氧股份和华硼中子的投融资交易,恰是两个趋势的代表案例。

2024年,投资势能全面转向国资。对于政府的投资、招商来说,投资策略如何因地制宜,如何玩转市场化机构善用的资本工具,对己,是最关键的工作,对市场,也是提高效率的关键步骤。而杭州,给出的答卷分数不低。

答卷囊括了从资本操作难度最高,体量最大的制造业并购案例——这是顶级PE才吃得下的业务;以及人才争抢最卷、最早期的科学家科技转化——这是最敏锐VC的必争之地。如果以投资的专业标准审视招投工作,虽然结果尚未可知——无论是收购盈德还是科技转化,都需要时间验证后给出结论。但从打法、策略上,我们可以认为,杭州开始具备顶级投资人的雏形。这也证明了一件事:相对于市场化机构,政府如果善用投资工具,将以更具势能的方式影响市场,定义市场。

杭企获投近200亿,6成卷向制造业

杭州投向“专精特新”这事,是有数据支撑的。

据投中旗下的“召募智慧招商系统”显示,2023年,专业机构对杭州企业投资了194.45亿元,其中制造业约116.89亿,占到了60.11%(不包括并购和部分投资金额未公示的数据)。

图片图片来源:投中旗下召募智慧招商系统

如果再和前几年的数据做一个对比,就会发现制造业投资增长是杭州创投市场最显著的变化。

2019年专业机构对杭州的投资,最多的是信软行业,占比达31.58%,制造业仅占17.79%。2020年,信软和制造业投资双双增长,前者占比达48.84%,后者占比25.55%。

从2021年开始,形势巨变。制造业超越信软跃升为排名第一的投资领域。而且此后所占比例不断攀升:2021年制造业投资占比45.72%,2022年这一数据是55.31%,到2023年已经高达60%以上。

至于变化的原因,或许与2019年的“新制造业计划”直接相关。“以前杭州都是以电子商务见长,制造业实力偏软。但后来发现制造业的短板又明显制约了杭州互联网的发展。”于是在2019年,杭州将数字经济和制造业列为高质量发展“双引擎”。这直接促使了制造业的投资提速。

除了数据的变化外,杭州独角兽的变化也体现了制造业的活跃。在2023年杭州独角兽企业中,先进制造有7家,是数量最多的领域。大热的新能源、半导体和整车制造三个领域更是“吸金无数”。

2021年,正泰电器旗下的正泰安能完成10亿元融资A轮。2022年,又完成15亿元的B轮和22.29亿元的B+轮融资。这三次融资吸引了红杉中国、IDG资本、杭实资管、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越秀产业基金等数十家机构。正泰安能的估值也从2021年的60亿元,飙升至2022年底的300亿元左右。

在半导体领域,2021年浙江省国有资本联合36家机构,推动中欣晶圆完成33亿元的B轮融资。成立于2017年的中欣晶圆是国内半导体晶圆片的重要生产商,也是杭州半导体产业链上不可或缺的一环。2020年该公司的估值30多亿,而根据2022年提交的招股书显示,中欣晶圆正谋求218亿元的估值上市。

至于整车制造,杭州的零跑汽车在去年获得雪铁龙母公司Stellantis 15亿欧元的战略投资。吉利汽车旗下的商用车品牌远程汽车,也于去年获得博裕投资、越秀产业基金等6亿美元投资。在此之前你可能很难将杭州与汽车之城联系起来,但现实情况是,吉利、零跑两大汽车品牌,让杭州拿到了新能源汽车竞赛的入场券。

今年开年,杭州在推动制造业投资上又得到了加强。1月,杭州发布了《关于打造全国专精特新名城的实施意见》。一位在杭州传统制造业公司CVC任职的投资人就向我说道,“新质生产力这个概念火起来了。两会又提到设备以旧换新。都涉及到制造业投资。专精特新这块肯定是杭州重点在看的版块。”

不过,在全国都在投资制造业的趋势下,杭州又有何不同呢?

从历史的角度看,早在2002年杭州就提出“工业立市”战略,当时提出杭州“工业经济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总量领先全省各市”的目标。在“工业立市”的战略推动下,杭州工业总产值增速达到10%以上。从2003-2008年,杭州工业总产值迅速从3000亿元突破到1万亿大关。直到2009年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杭州的工业产值增速才开始下滑。

图片

图片来源:2009年杭州统计年鉴

在这一时期,杭州传统制造企业飞速发展。正泰电器、三花控股、荣盛控股、新和成、士兰微等知名企业迅速壮大。这些传统制造业公司奠定了杭州的产业基础,也为今天的“新制造”,提供了资金、人才、场景和资源。

而第二点不同则面向未来。杭州制造业突出一个“新”字,这与我们在文章开头提到的推动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的首选地”又密不可分。

通往“科技成果转化首选地”

2022年底,杭州政府发布了“首选地”实施方案。宣布要“加快打造创新创业新天堂,构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

简言之,杭州发展新制造一定是创新为本的制造业。而且不仅要推动本土科研成果从0到1 突破,还要吸引外地科创团队来杭州转化成果。上文提到的华硼中子——西安交大教授来杭创业就是如此。

但众所周知,从技术到产业具有巨大的不确定性。有数据统计,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率只有10%左右。其原因既有科研导向与市场需求之间的不同,也有科学能力与企业经营能力的差异,更有短期投资与长期价值的错配。总之,将“从0到1”“从1到100”的两个阶段衔接起来,并非易事。

从去年杭州的动作来看,杭州政府和国资机构为此至少探索了两条道路。

第一条是解决从0到1的问题——推动实验室和大型科研装置的建设。

去年10月,杭州极弱磁场大科学装置正式开工建设。这一装置能够创造一个近零磁空间,为科研工作提供极端弱磁环境和极端测量手段。而在此之前,杭州“超重力大科学装置”也已完成实验大楼结顶。这是全世界超重力离心机容量最大、实验舱功能最强的多学科科学实验设施。

这些大科学装置和实验室的建立,无疑将吸引更多国内外高科技人才和研究机构入驻,形成新的科技集群,进而推动城市向高技术产业转型。

而在产业层面,大科学装置的建设本身就会聚集一批高端装备制造公司。同时能够成为技术产业化的助推器,为航空航天、材料科学、生命科学、药物研发在内的技术研发工作提供配套支持。

所以,“新建大型科研装置”这一条还被写进了2024年杭州政府工作报告:“加快国家实验室建设,力争大科学装置投运一个、开工一个、谋定一个,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取得突破性进展,夯实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创建基础。”

第二条路线则是建立概念验证中心、技转平台,聚焦从1到100。

所谓概念验证中心,是为科研发现提供一切必要验证条件的平台,是科技成果走向市场的中转站。它就如同一个科创模拟器:当科学家想把一项技术(甚至是一个想法)转化为产品时,就可以来到“概念验证中心”进行验证。

杭州市光机所光电功能材料概念验证中心副所长董凯,在接受《杭州网》采访时就解释道,概念验证中心“会为初创项目匹配或提供法务、财务、融资等服务,还会为其寻找适合的投资机构。在中心的加持下,(项目)成长和发展速度至少可以缩短到3-5年。”

乍一听,概念验证中心与孵化器扮演着一样的角色。但实际上作用却不尽相同。验证中心关注科研成果的早期阶段,提供的是可行性研究、原型制造等服务。而孵化器提供的是更通用型的创业服务,不具备技术和产品的验证能力。

举个例子,此前有杭州本地媒体报道,浙大李昌治教授长期聚焦“有机半导体材料化学”和“光电转换清洁能源化学”方面的研究,积累了一批关键技术。但一直没能转化成果。后来浙江大学启真创新概念验证中心为其提供工程技术、市场、商业三方面概念验证服务。这些验证服务,一方面推动李昌治教授成立了能丰光电,迈出创业第一步;另一方面也为资本注资,提供背书和支持。

类似启真创新概念验证中心的机构,杭州已经布局了30家(2024年初)。入库的项目422个、转化落地项目82个,获投融资13.5亿元。

除了概念验证中心外,去年6月,杭州资本旗下的杭州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也正式运营。这是杭州专门服务科研成果转化的机构。今年3月,杭转中心还发布了国内首个成果转化领域大模型——“智者大模型1.0”。主要功能是为企业提供智能画像、成果的智能化评价、供需的智能化匹配等服务。

杭州新钱潮,让创新涌现

当然,要重仓制造业,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的首选地,投下真金白银是必不可少的。

2023年,杭州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16.8亿元,位例全国第四,仅次于上海、北京和深圳。《2023年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又披露,杭州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77589亿元。雄厚的地方财力和丰沛的民间资本,为杭州创投市场提供了源头活水。

据投中研究院《投中统计:2023年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统计分析报告》显示,2023年浙江省新设基金1386支领跑全国。其中,杭州新设立基金257支。

这之中影响力最大的,莫过于去年5月杭州市打造的3支千亿基金——杭州科创基金、杭州创新基金、杭州并购基金。这三支千亿母基金,改写了杭州的创投生态,形成了覆盖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条、总规模超3000亿元的“3+N”杭州基金集群。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君联资本、达晨财智、磐霖资本等国内头部机构都纷纷奔赴杭州落地了新基金。

这种势头在今年初依然不减。

今年1月,杭实集团已经牵头发起设立了30亿元的杭州市专精特新产业母基金。作为专注于杭州产业投资的国有投资集团,杭实集团这次设立产业母基金,将通过“子基金+直投”模式推动本土科创企业发展。而且值得一提的是,这不是杭州唯一一支专精特新产业基金。一位靠近杭州国资的投资人向我透露,另一支总规模30亿的专精特新产业基金目前也正在筹备中。

在杭实集团发布消息后不久后,杭州资本、富浙资本、阳光电源,又宣布合作组建了总规模10亿的新能源多策略产业母基金。光伏龙头阳光电源出资4.9亿,旗下投资平台仁发投资作为管理人出资0.1亿。“国资LP+链主企业”已然成为杭州产业母基金合作的新模式。

除了以上财大气粗的产业基金和链主企业外,“投早投小”在杭州也从未缺席。也别是当“科技成果转化”成为城市战略时,联手大学和实验室就成为了一种必然。

两个月前,之江实验室与浙江科发资本共同成立了规模5亿的之科成果转化基金。被称为浙江省实验室“带头大哥”的之江实验室,是举全省之力建设的科研机构。设立5亿元的成果转化基金,是推动平台内部科研成果转化从0到1的尝试。

另外,杭州启真浙创科技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也于最近成立。熟悉杭州的朋友一定不会对“浙大系”感到陌生。在杭州创投界号称有“新四军”,浙大系创业者正是其中之一。而这支基金正是聚焦浙江大学科创成果转化和产业培育。

所以你看,今天的杭州“家底深厚”,而且不论是国有资本、链主企业、科研单位,还是市场化VC、创业者和传统浙商,都正被充分地调动起来。这让我想起了上海发展战略研究所戴跃华博士的观点:创新是城市中的一种复杂的涌现行为。而所谓涌现,就是大量要素组合起来,哪怕只是简单堆砌起来,也极有可能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毫无疑问,杭州的“化学反应”正在不断涌现。一位善于捕捉创新的“顶级投资人”也正悄悄崛起。

值此之际,由杭州银行、杭州资本、杭州金投联合主办的“2024第二届杭州产投融生态大会”将于3月28日在美丽的西子湖畔——杭州盛大举办。延续首届盛况,本届大会将盛邀杭州市政府领导、著名经济学家、龙头上市公司高管、顶级VC/PE投资机构合伙人、优秀创业者齐聚,共同探讨杭州产投融生态深化发展的未来。

参考资料:

1,杭州网,杭州技术合同交易首破1500亿元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建设成果斐然。

2,杭州网,杭州科技最新“落子”!用“概念验证中心”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

3,杭州市投资促进局,把握时与势,杭州如何向“新”而兴?



网站编辑: 郭靖
本文为投中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0

第一时间获取股权投资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投中网,或用手机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获得投中网每日精华内容推送。

发表评论

 / 200

全部评论

—— 没有更多评论了 ——
—— 没有更多评论了 ——
联系我们 欢迎投稿
  • 投中网
  • CVS投中数据
  1. 创新经济的
    智识、洞见和未来

  2. 投资人都在用的
    数据专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