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馥莉没爸爸了。
正如大家已经知道的那样:2月25日,一代浙商、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因病去世,享年79岁。
娃哈哈-宗庆后=零,这是宗馥莉曾经说过的。而现在,那个减数的角色要由她自己去扮演,筹码之一是继承父亲所掌握的企业股权。但宗庆后并非娃哈哈集团的控股股东,甚至也不是最大股东。
即使宗馥莉继承了父亲的全部股份,外界也担心她能否顺利接班。
股权不等于控制权
如果没有关注过娃哈哈的股权结构,有件事确实令人意外:这家民营企业的最大股东是一家根正苗红的国企,即杭州上城区文商旅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上城文商旅”,由当地国资委全资控股),持有娃哈哈46%的股份;宗庆后作为第二大股东持股29.4%;剩下24.6%的股份由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基层工会联合委员会(下称“娃哈哈工会”)持有。
用不太严谨的说法,人们习惯性认为,持股67%是绝对控股,51%是相对控股,34%则拥有(重要事项)否决权。但宗庆后却持股不足30%,貌似连一票否决权都没有。
所以外界担心,宗馥莉即便继承了父亲的全部股份,也难以掌控娃哈哈。担心不是完全没道理,但成为现实的可能性很微小。
以较小的股权占比来掌舵企业,这种现象很常见,方式也多种多样。例如签订一致行动人协议(A持股30%,B持股20%,其他5位小股东分别持股10%,但通过协议使5位小股东成为B的一致行动人,那么B就掌握了公司话语权)。还可以通过公司章程,确认某位股东享有较高表决权(比如,让一位持股20%的股东享有70%的表决权)。此外,同股本来就不意味着同权,有些股票只享有分红权却没有表决权,或者几乎没有行使表决权的可能。
类似方式难以说全,且现实远比理论复杂。例如“宝万之争”中,交替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的华润、宝能,几乎同时与万科管理层发生过矛盾,但在付出惨重代价(比如王石辞任董事长)后,持股较少的万科管理层不仅战胜了宝能,连带华润也最终退出了董事会。
还有很多更直观的例子:刘强东凭借约20%的股权享有京东约80%的表决权,任正非仅用约1%的股权实控华为,马云则倚靠合伙人制度掌舵阿里系。
由于娃哈哈并非上市公司,没有义务向外界披露更多股权信息,人们很难通过股权比例来推测企业话事权。但宗庆后可能享有更多表决权,或者与娃哈哈工会结为一致行动人,又或者还有其他方式来执掌企业。
总之,几乎没有人怀疑过宗庆后对于娃哈哈的控制力。八年前,曾有企业内部人士告诉笔者,娃哈哈也存在宗庆后搞“一言堂”的弊端——很难想象一个无法实控企业的人能够说一不二。
如果持股不足30%对于宗庆后不是问题,那么对于宗馥莉也不是问题。
宗庆后熟悉股权运作
只要宗庆后愿意,就不太可能在股权方面为女儿埋雷。
在本世纪初的“达娃之争”中,他曾亲身感受过股权对于企业经营的影响。
1996年,娃哈哈与法国达能、香港百富勤成立合资公司。1997年百富勤破产后将其股份转售给达能,从而使达能持有合资公司51%的股份,娃哈哈则持股49%。
起初,娃哈哈凭借其本土资源和品牌优势,为合资公司提供了强大的市场支持和消费者基础,使达能从合资公司中获得丰厚利润。
然而2006年,达能派驻合资公司的新任董事长范易谋发现,宗庆后在合资公司之外建立了一系列由国企和职工持股的非合资公司,其产品使用娃哈哈商标,且为娃哈哈集团带来不菲收益。范易谋认为,非合资公司瓜分了合资公司应有的利润,要求用40亿元资金收购非合资公司51%的股权,将其纳入合资公司的统一管理之下。
宗庆后及娃哈哈职工不能接受这些要求,遂引发“达娃之争”。
达能方面在国内外发起了数十起诉讼,试图通过法律手段收购非合资公司股份,但官司均以达能败诉而告终。在中法两国政府的介入下,2009年9月,两家企业宣布达成和解,达能将其在合资公司中的51%股权作价30亿元出售给了中方合资伙伴。
这被称为“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影响最大的国际商战”,最终的胜利也令宗庆后颇感自豪,被写进他的回忆录。
除了“达娃之争”,有关娃哈哈股权的话题还曾多次被媒体报道,例如:
1999年,娃哈哈开始实行员工持股激励制度,到2003年实现了全体员工持股。
2018年,娃哈哈回购员工股份。当时有分析人士认为,收回股权后,娃哈哈员工持股额不变,但股东数量发生变化,可能是企业为上市做准备。但娃哈哈回应称是为了更合理地分配股权,且“尚无上市计划”。近6年之后再看,娃哈哈确实还没有上市的实际动作。
2023年12月,娃哈哈10万股股份在阿里资产平台被竞价转让。
宗庆后熟悉股权运作。
守业者也是开拓者
股权架构自然是企业治理的核心话题,但宗馥莉大概率不会在这方面出问题。外界如果一定要为她操心,不如关注她的个人能力。
作为创业者,宗庆后将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校办企业,打造成年营收数百亿元的商业巨舰,即使持股比例不大,也不会太影响他对娃哈哈的话事权。但作为守业者的宗馥莉,很容易被打上“坐享其成”的标签,类似标签可能降低她的威望,甚至在企业内部难以服众。
事实上,媒体对宗馥莉的关注已有近20年。随着改革开放后第一批民营企业家逐渐老去,家族企业中的二代成员能否顺利接班,一直是公众、商界和学界关心的话题。
在国外,家族为企业培养出成功的后代成员已经很常见。比如,丰田汽车历经三代传承成为全球最大车企,特朗普的事业则超出商界、直达政坛。
但中国有自己的国情。
很多企二代遇到了计划生育政策,作为独生子女,他们天生就可能成为企业接班人。但对于创一代,他们在接班人方面没有太多选择。
尽管改革开放历经40多年,但中国市场经济仍处在需要完善的阶段,这也意味着,许多民营企业的治理机制尚不成熟。国外优秀企业可能需要几代人的沉淀,在国内特殊发展模式下,可能仅用一代人就打造出商业帝国,但内部机制的临时性,可能导致企业像亚历山大帝国一样昙花一现。
受过良好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教育的企二代们,所学理论可能与现实脱节。例如,一些企二代试图将经理人制度引入企业,但成熟的职业经理人文化在中国社会尚未养成,有些经理人可能缺乏敬业精神,甚至侵吞企业资产。
……
宗馥莉的走马上任无法脱离时代背景,作为较早一批接班的企二代,她又成了守业者中的开拓者。
好在她已经走过了一段很长的路——初中赴美留学,2004年大学毕业回到娃哈哈并从基层做起,2007年担任宏胜饮料集团总裁,2018年担任娃哈哈集团品牌公关部部长,2020年兼任集团销售公司副总经理,2021年出任集团副董事长兼总经理。
20年来,外界对于宗馥莉的表现褒贬不一。总体而言,既无格外褒赞,也未格外贬损。内容很多却略显平淡,有点像近些年的春节。
但春节刚过,宗庆后病危和去世的消息就都来了。此前,娃哈哈最后一次受到广泛关注,可能是AD钙奶在春晚魔术节目上的露出。这款宗庆后时代的经典产品已经诞生了近30年,通过宗馥莉运作,主打“今日未成年”概念,近三年的销售额保持了每年两位数的增长。
或许,这是宗庆后留给女儿最珍贵的礼物,也是宗馥莉对父亲最深沉的回应。
宗庆后不太可能在股权方面为女儿埋雷
即使宗馥莉继承了父亲的全部股份,外界也担心她能否顺利接班。
宗馥莉没爸爸了。
正如大家已经知道的那样:2月25日,一代浙商、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因病去世,享年79岁。
娃哈哈-宗庆后=零,这是宗馥莉曾经说过的。而现在,那个减数的角色要由她自己去扮演,筹码之一是继承父亲所掌握的企业股权。但宗庆后并非娃哈哈集团的控股股东,甚至也不是最大股东。
即使宗馥莉继承了父亲的全部股份,外界也担心她能否顺利接班。
股权不等于控制权
如果没有关注过娃哈哈的股权结构,有件事确实令人意外:这家民营企业的最大股东是一家根正苗红的国企,即杭州上城区文商旅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上城文商旅”,由当地国资委全资控股),持有娃哈哈46%的股份;宗庆后作为第二大股东持股29.4%;剩下24.6%的股份由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基层工会联合委员会(下称“娃哈哈工会”)持有。
用不太严谨的说法,人们习惯性认为,持股67%是绝对控股,51%是相对控股,34%则拥有(重要事项)否决权。但宗庆后却持股不足30%,貌似连一票否决权都没有。
所以外界担心,宗馥莉即便继承了父亲的全部股份,也难以掌控娃哈哈。担心不是完全没道理,但成为现实的可能性很微小。
以较小的股权占比来掌舵企业,这种现象很常见,方式也多种多样。例如签订一致行动人协议(A持股30%,B持股20%,其他5位小股东分别持股10%,但通过协议使5位小股东成为B的一致行动人,那么B就掌握了公司话语权)。还可以通过公司章程,确认某位股东享有较高表决权(比如,让一位持股20%的股东享有70%的表决权)。此外,同股本来就不意味着同权,有些股票只享有分红权却没有表决权,或者几乎没有行使表决权的可能。
类似方式难以说全,且现实远比理论复杂。例如“宝万之争”中,交替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的华润、宝能,几乎同时与万科管理层发生过矛盾,但在付出惨重代价(比如王石辞任董事长)后,持股较少的万科管理层不仅战胜了宝能,连带华润也最终退出了董事会。
还有很多更直观的例子:刘强东凭借约20%的股权享有京东约80%的表决权,任正非仅用约1%的股权实控华为,马云则倚靠合伙人制度掌舵阿里系。
由于娃哈哈并非上市公司,没有义务向外界披露更多股权信息,人们很难通过股权比例来推测企业话事权。但宗庆后可能享有更多表决权,或者与娃哈哈工会结为一致行动人,又或者还有其他方式来执掌企业。
总之,几乎没有人怀疑过宗庆后对于娃哈哈的控制力。八年前,曾有企业内部人士告诉笔者,娃哈哈也存在宗庆后搞“一言堂”的弊端——很难想象一个无法实控企业的人能够说一不二。
如果持股不足30%对于宗庆后不是问题,那么对于宗馥莉也不是问题。
宗庆后熟悉股权运作
只要宗庆后愿意,就不太可能在股权方面为女儿埋雷。
在本世纪初的“达娃之争”中,他曾亲身感受过股权对于企业经营的影响。
1996年,娃哈哈与法国达能、香港百富勤成立合资公司。1997年百富勤破产后将其股份转售给达能,从而使达能持有合资公司51%的股份,娃哈哈则持股49%。
起初,娃哈哈凭借其本土资源和品牌优势,为合资公司提供了强大的市场支持和消费者基础,使达能从合资公司中获得丰厚利润。
然而2006年,达能派驻合资公司的新任董事长范易谋发现,宗庆后在合资公司之外建立了一系列由国企和职工持股的非合资公司,其产品使用娃哈哈商标,且为娃哈哈集团带来不菲收益。范易谋认为,非合资公司瓜分了合资公司应有的利润,要求用40亿元资金收购非合资公司51%的股权,将其纳入合资公司的统一管理之下。
宗庆后及娃哈哈职工不能接受这些要求,遂引发“达娃之争”。
达能方面在国内外发起了数十起诉讼,试图通过法律手段收购非合资公司股份,但官司均以达能败诉而告终。在中法两国政府的介入下,2009年9月,两家企业宣布达成和解,达能将其在合资公司中的51%股权作价30亿元出售给了中方合资伙伴。
这被称为“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影响最大的国际商战”,最终的胜利也令宗庆后颇感自豪,被写进他的回忆录。
除了“达娃之争”,有关娃哈哈股权的话题还曾多次被媒体报道,例如:
1999年,娃哈哈开始实行员工持股激励制度,到2003年实现了全体员工持股。
2018年,娃哈哈回购员工股份。当时有分析人士认为,收回股权后,娃哈哈员工持股额不变,但股东数量发生变化,可能是企业为上市做准备。但娃哈哈回应称是为了更合理地分配股权,且“尚无上市计划”。近6年之后再看,娃哈哈确实还没有上市的实际动作。
2023年12月,娃哈哈10万股股份在阿里资产平台被竞价转让。
宗庆后熟悉股权运作。
守业者也是开拓者
股权架构自然是企业治理的核心话题,但宗馥莉大概率不会在这方面出问题。外界如果一定要为她操心,不如关注她的个人能力。
作为创业者,宗庆后将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校办企业,打造成年营收数百亿元的商业巨舰,即使持股比例不大,也不会太影响他对娃哈哈的话事权。但作为守业者的宗馥莉,很容易被打上“坐享其成”的标签,类似标签可能降低她的威望,甚至在企业内部难以服众。
事实上,媒体对宗馥莉的关注已有近20年。随着改革开放后第一批民营企业家逐渐老去,家族企业中的二代成员能否顺利接班,一直是公众、商界和学界关心的话题。
在国外,家族为企业培养出成功的后代成员已经很常见。比如,丰田汽车历经三代传承成为全球最大车企,特朗普的事业则超出商界、直达政坛。
但中国有自己的国情。
很多企二代遇到了计划生育政策,作为独生子女,他们天生就可能成为企业接班人。但对于创一代,他们在接班人方面没有太多选择。
尽管改革开放历经40多年,但中国市场经济仍处在需要完善的阶段,这也意味着,许多民营企业的治理机制尚不成熟。国外优秀企业可能需要几代人的沉淀,在国内特殊发展模式下,可能仅用一代人就打造出商业帝国,但内部机制的临时性,可能导致企业像亚历山大帝国一样昙花一现。
受过良好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教育的企二代们,所学理论可能与现实脱节。例如,一些企二代试图将经理人制度引入企业,但成熟的职业经理人文化在中国社会尚未养成,有些经理人可能缺乏敬业精神,甚至侵吞企业资产。
……
宗馥莉的走马上任无法脱离时代背景,作为较早一批接班的企二代,她又成了守业者中的开拓者。
好在她已经走过了一段很长的路——初中赴美留学,2004年大学毕业回到娃哈哈并从基层做起,2007年担任宏胜饮料集团总裁,2018年担任娃哈哈集团品牌公关部部长,2020年兼任集团销售公司副总经理,2021年出任集团副董事长兼总经理。
20年来,外界对于宗馥莉的表现褒贬不一。总体而言,既无格外褒赞,也未格外贬损。内容很多却略显平淡,有点像近些年的春节。
但春节刚过,宗庆后病危和去世的消息就都来了。此前,娃哈哈最后一次受到广泛关注,可能是AD钙奶在春晚魔术节目上的露出。这款宗庆后时代的经典产品已经诞生了近30年,通过宗馥莉运作,主打“今日未成年”概念,近三年的销售额保持了每年两位数的增长。
或许,这是宗庆后留给女儿最珍贵的礼物,也是宗馥莉对父亲最深沉的回应。
0
第一时间获取股权投资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投中网,或用手机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获得投中网每日精华内容推送。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