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中网
搜索
登录 | 注册
投中网  >  其他动态  >  正文

不在国内卷,4年横扫全球30国,这家自动驾驶出海黑马暗藏什么杀手锏?

投中网   |   投中网
2025-06-23 16:24:28

未来没有纯粹的"中国制造",只有"全球智能"。

一家200多人的公司,成立至今生产制造出了无人小巴、无人零售车、无人清洁车等多种产品,并在过去4年,成功地将产品推广到了全球30多个国家及地区,累计订单高达数亿元。

且值得关注的是,在当下大多数科技公司苦寻出海路径时,PIX Moving的全球化基因从创业第一天就已深入骨髓:创始团队自带多国血统,"墙外开花再墙内香";日本乡村的无人巴士、欧洲巷道的迷你电动车、中国景区的移动空间等多款产品落地生根……

这一切都以自身行动真正验证了自动驾驶的价值所在,即不为炫技,而是真实地解决人力短缺的社会问题。

更颠覆的是,这还是一场技术的激进实验照进现实:PIX Moving正在用3D打印的技术,将汽车零件数量砍去70%,像搭乐高一样在日本等海外本土建厂,悄然破解了"制造业回流"的世界级难题。

这也正是"全球化2.0"的最好注脚,即未来没有纯粹的"中国制造",只有"全球智能"。 

现如今,在验证模式之后,PIX Moving正处于规模化复制的前夜,对此,智能重构着重跟PIX Moving创始人&CEO喻川着重聊了“出海”、“规模化落地”,以及最终PIX Moving想成为一家怎样的公司:

出海?“原生”的全球化公司 

问:如今对于创企来说,出海越来越成为一条正确且火热的道路,PIX Moving出海的缘起是什么? 

喻川:创业之初,PIX Moving的初创团队就有着不同国家的团队成员,且市场开拓也是先墙外开花再墙内香,遵循先布局海外市场再做国内市场的发展路线,反而不是先做国内市场,再慢慢规划出海,因此,也可以说,PIX Moving最核心的基因就是全球化和国际化,也算原生全球化公司了; 

此外,自动驾驶的价值,首先是补充人力不足,其次才是人力替代,放眼全球,发达国家人力不足的问题更严重,比如欧美日本,很多劳动岗位直接空缺,这才是最适合自动驾驶等AI产品最先导入的市场; 

两方面相互作用下,就形成了PIX Moving如今的发展局面,看起来是出海,但是“原生”全球化的布局和发展。

问:PIX Moving初创之时,国内其他自动驾驶相关企业都在国内卷L4,卷Robotaxi,图森也是逐步发展而成的中美并轨发展道路,PIX Moving的初始好像就跟其他家不太一样? 

喻川:PIX Moving是2017年开始创立的,当时确实正值国内第一波自动驾驶创业热潮之中,且很多公司都想怎么做中国的Waymo,毕竟这样的布局和发展更被资本市场认可;只是对于PIX Moving来说,市场是第一考虑要素,国外人力短缺的国家更适合自动驾驶产品的应用落地。

问:在全球化市场有所行动之后,PIX Moving成绩如何?

喻川:现在,PIX Moving的产品已经进入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订单也有数亿元,而且值得一提的是,PIX Moving也已经在日本建立了第一个海外数字制造工厂,这个进度相较于国内外其他自动驾驶公司,在全球化广度和深度布局上相对最好。 

更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全球化布局早,PIX Moving也提前看到全球地缘政治的问题,做了相应的技术准备。尤其是制造端,PIX Moving直接采用了一系列新的制造技术,压缩整个产品供应链,从而可以做到本土化制造,极大提高了全球化布局的效率和速度。 

问:8年时间,这个成绩是规划中还是超预期的? 

川:是超预期的,之前我设想之中,应该是先在人力短缺比较严重的国家,比如欧美日本等地方开局,但现在其他国家发展势头也很好。

问:展开来讲,面对不同的国家和地区,PIX Moving 是如何决策并最终落地的?做对了哪些关键步骤,以及踩对了哪些关键节点?

喻川:以欧洲为例,欧洲明显相对保守,欧盟又是多成员国的经济体,其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完善就非常缓慢,自动驾驶等很多新技术的应用就严重落后,比如新能源车国内已经卷得非常严重,但在欧美则恰巧是发展的黄金期,相当于5年前的中国,政府大力修建基础设施,民众也逐步接受并开始购买; 

再具体到产品层面,小尺寸的新能源车更加火爆,比较适用于欧洲城市古老、道路很窄的现状,也更符合欧洲人更多个人出行、讲环保等其他考虑;这正好跟国内相反,国内车型偏大,更适应以家庭为单位的出行需求,比如理想; 

也因此,针对欧洲市场,PIX Moving专门开发了一款小型电动车,可以支持高阶的自动驾驶,甚至可以作为欧洲未来的Robotaxi的存在,只是现在主推的是有人驾驶的版本。身处全球“可复制化”的前夜

问:日本是PIX Moving深度出海的第一站?

喻川:是的,日本是我们出海比较深入的第一站,包括PIX Moving建立的第一个海外工厂也选择了日本。目前我们在日本也已经获得了规模化的订单。

问:PIX Moving选择日本深耕背后的思考是什么?

喻川:选择深度布局日本,是因为其有几个特点非常适合PIX Moving的产品落地:一、少子老龄化,日本的人力短缺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更加严重;二、日本秩序感很强,相较于其他国家,交通方面非常守秩序,也有自动驾驶的运行环境;三、日本民众对机器和无人化终端设备的接受和适应度良好,很多自动机器都是日本人发明的,日本人也更喜欢机器服务,很多科幻赛博主题的电影都以日本为主题,也是有原因的。 

当然,日本本身也是全球GDP前五的经济体,且人口过亿,产业规模也比较大,也是很重要的考虑因素。

问:日本的严苛和严格众所周知,PIX Moving在这其中遇到了哪些挑战?

喻川:日本的质量认证和管控确实超过其他国家的标准,PIX Moving花了很长时间才拿到牌照,进展远比我们当初想象得要更慢,中间调整也更大更难。

此前,本来预计一年前就可以拿到日本公开道路的牌照,结果到了2025年3月才拿到,这个周期比预期要晚一年多,也是因为很多规则和规定过于严苛和细致以至于整个流程特别繁琐。 

比如说制动的部分,日本的标准比其他国家都要严苛,我们为了满足相关标准,就需要改变产品的制动系统。 

但改系统则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也是因为系统会牵扯到制动、液压等系统,乃至刹车、车轮车毂等零部件,牵一发而动全身,甚至供应商也要重新挑选适配,就变成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问:但如果确认拿到牌照,其他的事就会快马加鞭? 

喻川:是的,相对会加快,只是日本整个社会还是要比中国更慢,所以只能说相对变快,但远达不到中国速度。 

问:费如此大心力,PIX Moving对日本市场的预期是什么?

喻川:我们希望可以成为日本自动驾驶巴士领域的绝对领先者。日本市场的特点是,大家会讲通力合作,很难有垄断产生,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且过程中可能会有很多阻力,但我们有信心在日本把无人公交系统做到市场份额的绝对第一。

问:PIX Moving如何看待国内市场?为什么选择先海外,再国内并轨? 

喻川:PIX Moving的发展非常顺其自然,海外确实优先考虑,这是因为,此前我们判断国内劳动力并不十分短缺,且也不太存在劳动力成本过高的问题,所以进度会相对缓慢,但国内政府的推动力量很大,市场启动速度很快,目前进展也很好。 

当下,国内PIX Moving主要从文旅景区和城市短途交通两个场景切入,希望可以在这两个地方跑通商业模式,之后快速复制。国内其他科技公司也是类似的,一旦形成闭环,就很容易在各个地方实现复制,PIX Moving目前在国内正处于准备跑马圈地快速复制的阶段。以白云山景区为例,我们的合作模式非常容易落地,景区不需要采购,只要对PIX Moving开放运营权,后续落地分成即可,相当于我们的合作伙伴不仅不需要付费,我们还会反向增加他们的营收,景区100%乐意。落地了白云山景区之后,也有更多的景区找到我们,我们也希望可以在景区这个细分场景中占到头部的位置。

具体到市场的话,现在国内有4000多个景区,一个景区10辆车,也是每年几万辆的规模,且传统观光车也是这样的一个市场规模。

问:PIX Moving也在湖州落了一个工厂?这是最近刚开始做的?

喻川:PIX Moving已经在湖州落地,建立国内的第二个工厂,预期将自身产能提升好几倍,来配合全国各地的产品落地。预计10月份可以试生产,2025年下半年到2026年,PIX Moving的新产能就跟上来了。

至于为什么选湖州,也是因为长三角地区汽车制造业非常发达,供应链也非常发达,湖州又处于长三角一个相对中间的位置,安徽、江苏、浙江等的供应链资源都可以辐射。这个工厂预计辐射全球,长三角出海出口非常方便,很适合做全球市场的布局。

当然,PIX Moving也在2024年底完成了新一轮的融资,湖州也是这一轮的融资参与方之一。当地对PIX Moving非常认可,因为PIX Moving本身就是制造+软件并行,也切切实实在用自身力量来推动当地产业发展。

坚持做城市机器人的初心不变 

问:您之前说过, “我们的初心是做城市机器人,遵循的创业思路是,有什么东西先拿出来接受市场检验,由市场的牵引和反馈推动产品开发”,现如今,您怎么定义PIX Moving? 

喻川:从技术角度来说,自动驾驶属于轮式机器人,和机器人的技术也是一脉相承的,除了自动驾驶少关节控制,其他最基础的感知、决策、控制等,两者都是共通的。所以从大类上看,PIX Moving是机器人公司,从细分领域看,PIX Moving是自动驾驶公司; 

从产品角度来说,PIX Moving就是一家面向城市的机器人公司,或者是一家城市机器人的产品公司;

从市场角度来说,PIX Moving是一家原生的全球化企业,面向整个全球市场;从制造角度来说,PIX Moving又是一家用柔性制造来满足各种细分应用场景的机器人公司。

未来汽车就是城市里的轮式机器人,PIX Moving创业之初就认为,汽车不再是一种单纯的交通工具,城市里面会有各种各样无人化设备做各种各样的事情,而不单纯是送货送人,反而可以理解为移动的便利店,环卫机器人,甚至是提供某种服务的机器人,所以就把这些大的品类都看做城市机器人,反而不是传统意义上汽车的延伸和升级,而是全新的品类。

问:此前资料显示,PIX Moving致力于通过数字制造技术和3D打印能力,将车辆结构高度模块化和集成化,这也是在摸索中得到的PIX Moving特色?

喻川:传统车厂的整个汽车开发周期都在用大量的工程师做设计,但PIX Moving则是在设计环节引入了AI,AI可以极大提升设计效率,还可以大量生成各种备选方案以供选择,这样一来,提升效率不说,也减少了对工程师团队的数量依赖。

但因为PIX Moving采用的是3D打印技术,并没有模具相关的投入,设计开发完之后就可以马上进入生产环境,从设计到制造,利用技术的创新大幅度压缩传统汽车开发的流程和时间周期,这才是缩短周期的关键所在。现在PIX Moving团队大概200人左右,相较于汽车产业,和大量使用AI有一定的关系。

问:这样一来,倒确实方便了PIX Moving更好地全球化且本土化发展,诸如深耕日本? 

喻川:现在各个国家都要求制造业回归,这是从每个国家的战略安全角度出发考虑的。但汽车产业链非常长,有大量的供应链企业,很难让整个供应链一起迁移。

所以本土化制造,核心还是要从供应链入手,要么就是供应链本土化,要么就是压缩供应链,减少零部件数量。前者不现实,后者PIX Moving在研发中确实通过技术创新和新工艺的引入,把零部件的集成度大幅度提高,从而实现了零部件数量减少的效果。这也是特斯拉所努力的方向所在。 

对于PIX Moving来说,自己开发的大型金属3D打印系统,可以直接把数百个零件集成在一起,远高于特斯拉的一体化压铸,从而实现了自身在全球化进程中的本土化制造。 

此外,最近人形机器人等技术进展非常快,之前在工厂内很难实现的自动化作业,目前也逐步可以采用人形机器人等去做了,这也是降本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且随着硬件成本的大幅降价和大模型等的快速突破,制造业本土化的成本问题应该很快会迎刃而解。 

问:PIX Moving怎么自身平衡软件和硬件的关系?这好像也是众多自动驾驶公司面对的难题。 

喻川:这恰恰是PIX Moving的优势,我们软硬一体的好处是,可以在软硬件层面相互做一些妥协和兼顾。比如,根据软件的相关需求,我们可以增加传感器的数量或是修改传感器的位置,尽量在硬件上配合,而不是把所有的任务都压在软件层面去做,如果软件没办法完成,硬件又不能修改,就会带来一些潜在的隐患。

对于所有人都关心的自动驾驶安全问题,PIX Moving所有的产品安全肯定都要满足法规相关等级的要求,任何时候都会满足车规级的一系列认证要求。PIX Moving的产品进入像日本这样严苛的市场,这也反向证明我们的产品是可以满足最严苛的标准要求的。

问:这其中,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同市场的不同产品,共通的部分有多少,定制化的部分又有多少?

喻川:80-90%是共通的,大部分的产品只有少量的差异,甚至只有软件的差异。比如PIX Moving的车辆产品,所需的车辆制造供应链,大体都是相同的;再比如自动驾驶的车辆,硬件端只有少量的传感器计算单元的差异,但线控等基本上都是共通的;特斯拉也是如此,即便有自动驾驶,也有大量可复用的硬件,只是软件层面差异比较大。 

问:听起来,这解决了众多自动驾驶乃至AI公司被诟病的“拿着锤子找钉子”? 

喻川:PIX Moving自创立之初,就是产品导向、产品驱动的公司,我们就更喜欢洞察市场、洞察用户,从而发掘需求,反而不是单纯从技术角度出发,这样才能契合不同市场的特点,针对性地做出符合需求的产品,从而真正满足特定市场的特定需求。

问:接下来,PIX Moving对自身发展还有什么计划?

喻川:现在PIX Moving会针对不同的国家开发一些特定的产品,比如美国市场的需求与欧洲、日本不同,我们也做了相应的调整。

PIX Moving的优点在于,我们把制造的工厂也当做一个研发产品,这才是我们的母产品,并把工厂投放到不同的国家,在当地为这个国家源源不断地开发、生产、适配一些适合这个国家市场特点和用户需求的产品。 

目前,PIX Moving在国内正处于跑马圈地快速复制的阶段,也已经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落地生根,和400多家企业展开了合作,累计开发超过20款车型,接下来也期望随着市场渗透率的提升,不断扩大产能,真正以一己之力推动行业不断发展。


网站编辑: 郭靖

0

第一时间获取股权投资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投中网,或用手机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获得投中网每日精华内容推送。

发表评论

 / 200

全部评论

—— 没有更多评论了 ——
—— 没有更多评论了 ——
联系我们 欢迎投稿
  • 投中网
  • CVS投中数据
  1. 创新经济的
    智识、洞见和未来

  2. 投资人都在用的
    数据专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