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金融壹账通公布2020年一季度业绩,收入增长,第三方客户增多,营业亏损减少,但依赖平安及陆金所生存的缺点仍然存在,且依赖程度有加深的迹象。
金融壹账通具体业绩表现如何?
收入增长,平安与陆金所仍是金主
收入增加是金融壹账通在财报中透露的第一大利好。
为平安集团,陆金所,以及第三方客户(收入贡献少于总额的5%的客户)贡献业务的是金融壹账通获得收入的三大渠道。
从去年金融壹账通发布的招股书来看,平安集团与陆金所是其主要的收入来源,从本季度业绩来看,该现象有加重的趋势。
财报显示,2020年一季度,金融壹账通的收入由2019年的4.48亿元增长至5.81亿元,同比增长29.6%。
其中,平安集团为金融壹账通贡献的收入为2.28亿元,同比增长11.1%;陆金所为其贡献的收入为0.83亿元,同比增长30.5%;

相比之下,第三方客户贡献的收入也不容小觑。
财报显示,本季度,第三方客户产生的收入已由2019年的1.79亿元增长至2.70亿元,同比增长50.4%,增长幅度一跃超过平安集团与陆金所。
对于第三方客户产生的收入在平安壹账通一季度业绩中的贡献,平台并无掩饰,而是直言,一季度的收入的增长,主要便是来自第三方客户收入的增长。
据了解,金融壹账通还把第三方客户分为两部分,其中,年贡献收入超过10万的客户被金融壹账通称为“优质客户”。
从数据来看,2017年、2018年、2019年,金融壹账通的优质客户处于不断增加的状态,分别为40家、221家、473家。
值得注意的是,就2020年一季度而言,金融壹账通第三方客户贡献的收入虽未超过平安集团与陆金所带来的收入总和,但差距已逐步缩小,且目前,第三方客户产生的收入已超过平安与陆金所各自为金融壹账通贡献的收入。
如此来看,未来,金融壹账通来自第三方客户产生的收入要超越平安与陆金所为其产生的收入,并非没有可能。
运营层面,该季度金融壹账通办理的零售贷款为127亿元,而去年同期为101亿元;中小企业贷款余额为57亿元,去年同期为79亿元,贷款余额明显上升,这也说明金融壹账通在运营期间获得了更多的资金与客户。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9年底,金融壹账通累计服务621家银行、96家保险公司,包括国内100%的大型银行、99%的城商行和52%的保险公司。
尽管收入增加,业绩表现不凡,但这也未能挽救金融壹账通继续亏损的颓势。
据投中网统计,目前金融壹账通已经连亏三年,且亏损额度在不断扩大。
具体数据来看,2017-2019年,金融壹账通营业亏损额分别为8.90亿元、11.14亿元、17.01亿元,其中2018年、2019年的亏损额增幅分别达到25.17%、52.69%。
也就是说,加上今年一季度的营业亏损,金融壹账通不到三年的时间,已累计亏损近42亿元。
金融壹账通CFO罗伟杰曾表示,在研发上的持续投入,是平台亏损的主要原因,但从今年一季度的数据来看,金融壹账通的研发投入有所下滑。
财报显示,2020年一季度金融壹账通的研发费用为2.4亿元,而去年同期为2.69亿元。
海外扩张覆盖新加坡、柬埔寨等 成本增长是代价
研发费用减少,并未为金融壹账通在费用上减少太多支出。
金融壹账通称,2020年一季度,平台总运营支出为6.09亿元,但在去年同期为5.23亿元。
什么费用在增加?营销费用及行政管理费用。
为寻求业务,2018年开始,金融壹账通全球撒网,其代价是费用的逐年增加。
金融壹账通在财报中披露,2020年一季度,金融壹账通的销售和营销费用为1.56亿元,而去年同期为1.14亿元,费用增长的原因便是由于销售团队的建立和海外扩张导致人员成本增加。
销售费用之外,金融壹账通的行政管理费用也在增加。
2020年一季度,金融壹账通的行政管理费用为1.93亿元,但在2019年为1.4亿元,费用增加的原因亦是由于平台海外业务扩张导致人员成本和相关办公费用的增加。
高额费用投入之后,取得的战绩如何?
据蓝鲸保险报道,2018年开始,金融壹账通开始布局海外市场。2018年3月,金融壹账通正式在新加坡成立分公司,作为在东南亚市场的总部和研发中心,2018年12月在印尼开设子公司。
截至2020年3月底,金融壹账通已在境外开拓16个市场,包括新加坡、印尼、泰国、日本、韩国、德国等国家。
发力新赛道:追逐新基建
今年以来,“新基建”成为热点话题,有专家判断,这场投资将高达1万亿元。
但事实上,早在两年前,金融壹账通就一开始布局金融新基建。
据证券日报报道,2018年,金融壹账通为香港地区金管局搭建“贸易联动”网络,通过区块链技术连接香港地区13间银行。
2019年,天津口岸区块链试点平台正式启动,在全国首次实现了区块链技术与跨境贸易中的交易、金融、物流、监管等各环节的深度融合。到2019年底上链票数突破70万笔,已经上链和明确上链意向的企业数量超200家。
进入2020年,金融壹账通在各地新基建项目更是动作频频。
比如,1月初,金融壹账通为广东省政府搭建广东省中小企业融资平台;3月底,金融壹账通又与招商港口搭建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物流及贸易便利化区块链网络。
事实上,金融壹账通能在新基建赛道快速布局,不是没有道理,一方面,平台自身有一定的实力,背后有平安撑场,另一方面,从支出成本来看,金融壹账通也从未吝啬,并保持持续投入,而这些无疑都是金融壹账通在发展过程中的加分项。
累计亏损近42亿,金融壹账通的成长之路能摆脱平安与陆金所吗?
2020年一季度,商业科技云服务平台金融壹账通亏损4.15亿元,与去年持平。
5月6日,金融壹账通公布2020年一季度业绩,收入增长,第三方客户增多,营业亏损减少,但依赖平安及陆金所生存的缺点仍然存在,且依赖程度有加深的迹象。
金融壹账通具体业绩表现如何?
收入增长,平安与陆金所仍是金主
收入增加是金融壹账通在财报中透露的第一大利好。
为平安集团,陆金所,以及第三方客户(收入贡献少于总额的5%的客户)贡献业务的是金融壹账通获得收入的三大渠道。
从去年金融壹账通发布的招股书来看,平安集团与陆金所是其主要的收入来源,从本季度业绩来看,该现象有加重的趋势。
财报显示,2020年一季度,金融壹账通的收入由2019年的4.48亿元增长至5.81亿元,同比增长29.6%。
其中,平安集团为金融壹账通贡献的收入为2.28亿元,同比增长11.1%;陆金所为其贡献的收入为0.83亿元,同比增长30.5%;
相比之下,第三方客户贡献的收入也不容小觑。
财报显示,本季度,第三方客户产生的收入已由2019年的1.79亿元增长至2.70亿元,同比增长50.4%,增长幅度一跃超过平安集团与陆金所。
对于第三方客户产生的收入在平安壹账通一季度业绩中的贡献,平台并无掩饰,而是直言,一季度的收入的增长,主要便是来自第三方客户收入的增长。
据了解,金融壹账通还把第三方客户分为两部分,其中,年贡献收入超过10万的客户被金融壹账通称为“优质客户”。
从数据来看,2017年、2018年、2019年,金融壹账通的优质客户处于不断增加的状态,分别为40家、221家、473家。
值得注意的是,就2020年一季度而言,金融壹账通第三方客户贡献的收入虽未超过平安集团与陆金所带来的收入总和,但差距已逐步缩小,且目前,第三方客户产生的收入已超过平安与陆金所各自为金融壹账通贡献的收入。
如此来看,未来,金融壹账通来自第三方客户产生的收入要超越平安与陆金所为其产生的收入,并非没有可能。
运营层面,该季度金融壹账通办理的零售贷款为127亿元,而去年同期为101亿元;中小企业贷款余额为57亿元,去年同期为79亿元,贷款余额明显上升,这也说明金融壹账通在运营期间获得了更多的资金与客户。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9年底,金融壹账通累计服务621家银行、96家保险公司,包括国内100%的大型银行、99%的城商行和52%的保险公司。
尽管收入增加,业绩表现不凡,但这也未能挽救金融壹账通继续亏损的颓势。
据投中网统计,目前金融壹账通已经连亏三年,且亏损额度在不断扩大。
具体数据来看,2017-2019年,金融壹账通营业亏损额分别为8.90亿元、11.14亿元、17.01亿元,其中2018年、2019年的亏损额增幅分别达到25.17%、52.69%。
也就是说,加上今年一季度的营业亏损,金融壹账通不到三年的时间,已累计亏损近42亿元。
金融壹账通CFO罗伟杰曾表示,在研发上的持续投入,是平台亏损的主要原因,但从今年一季度的数据来看,金融壹账通的研发投入有所下滑。
财报显示,2020年一季度金融壹账通的研发费用为2.4亿元,而去年同期为2.69亿元。
海外扩张覆盖新加坡、柬埔寨等 成本增长是代价
研发费用减少,并未为金融壹账通在费用上减少太多支出。
金融壹账通称,2020年一季度,平台总运营支出为6.09亿元,但在去年同期为5.23亿元。
什么费用在增加?营销费用及行政管理费用。
为寻求业务,2018年开始,金融壹账通全球撒网,其代价是费用的逐年增加。
金融壹账通在财报中披露,2020年一季度,金融壹账通的销售和营销费用为1.56亿元,而去年同期为1.14亿元,费用增长的原因便是由于销售团队的建立和海外扩张导致人员成本增加。
销售费用之外,金融壹账通的行政管理费用也在增加。
2020年一季度,金融壹账通的行政管理费用为1.93亿元,但在2019年为1.4亿元,费用增加的原因亦是由于平台海外业务扩张导致人员成本和相关办公费用的增加。
高额费用投入之后,取得的战绩如何?
据蓝鲸保险报道,2018年开始,金融壹账通开始布局海外市场。2018年3月,金融壹账通正式在新加坡成立分公司,作为在东南亚市场的总部和研发中心,2018年12月在印尼开设子公司。
截至2020年3月底,金融壹账通已在境外开拓16个市场,包括新加坡、印尼、泰国、日本、韩国、德国等国家。
发力新赛道:追逐新基建
今年以来,“新基建”成为热点话题,有专家判断,这场投资将高达1万亿元。
但事实上,早在两年前,金融壹账通就一开始布局金融新基建。
据证券日报报道,2018年,金融壹账通为香港地区金管局搭建“贸易联动”网络,通过区块链技术连接香港地区13间银行。
2019年,天津口岸区块链试点平台正式启动,在全国首次实现了区块链技术与跨境贸易中的交易、金融、物流、监管等各环节的深度融合。到2019年底上链票数突破70万笔,已经上链和明确上链意向的企业数量超200家。
进入2020年,金融壹账通在各地新基建项目更是动作频频。
比如,1月初,金融壹账通为广东省政府搭建广东省中小企业融资平台;3月底,金融壹账通又与招商港口搭建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物流及贸易便利化区块链网络。
事实上,金融壹账通能在新基建赛道快速布局,不是没有道理,一方面,平台自身有一定的实力,背后有平安撑场,另一方面,从支出成本来看,金融壹账通也从未吝啬,并保持持续投入,而这些无疑都是金融壹账通在发展过程中的加分项。
0
第一时间获取股权投资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投中网,或用手机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获得投中网每日精华内容推送。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