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中网
搜索
登录 | 注册
投中网  >  地产  >  正文

毛大庆发起3千多人小调查:线下餐饮业疫后重聚需求旺盛

毛大庆   |   毛大庆
2020-02-25 19:29:33

人永远是一种需要场景的社交动物,线上的消费品类再全面,哪怕虚拟现实技术有一天真的做到极致,也无法抑制人们想要走上街头、电影院、游乐场、登上列车奔向远方的渴望。

雨水节气那天,全国新冠肺炎每日新增确诊病例降至三位数。随后一周,这个数字逐日下降,到24日,全国除湖北以外地区新增确诊降至9例。抗疫是一场持久战,我们不随意判断“拐点”,但实际上,疫情的发展已经得到了明显控制。

上周末,北京的很多景区人突然多了起来,香山、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颐和园,很多人出来踏春。但专家和媒体纷纷呼吁,危险还在身边,不要放松警惕!

从大年初一到现在,本应是中国一年中消费力最旺盛的一个月,却因为疫情变成了近年来消费力萎缩最严重的一个月。几乎所有餐饮娱乐业的商铺、场馆歇业,宅在家中的人们把本应投入到线下场景的钱转到了线上。

人永远是一种需要场景的社交动物,线上的消费品类再全面,哪怕虚拟现实技术有一天真的做到极致,也无法抑制人们想要走上街头、电影院、游乐场、登上列车奔向远方的渴望。

所以,我们也就不难理解,每天都在关注着疫情动态的人们,刚刚看到一丝转机,就立刻奔走相告,相约春游的心态了。

这一个月,各种有关“宅家爱国”的段子层出不穷,网友们甚至已经开始脑补疫情结束后的生活:吃火锅,看电影,逛商场……甚至有人开始担忧,当疫情防控全面结束后,会不会出现报复式消费——所有饭馆都要排队等位,所有电影院爆满,所有KTV都需要提前一周预订,所有洗浴中心的澡堂都泡满了人,所有景区都摩肩接踵……

但是,疫情防控的一个常识也已经深入人心:保持环境通风,避免人员密集,才能有效避免病毒人传人。

消费力需要释放,但一个月来养成的良好生活习惯又让人们有所顾虑。

前天,我和万商俱乐部、佰仕会等一起策划了一个线上民意小调查,在一天之内收集了3千多人的问卷,主题只有一个:“疫后你对什么生活场景有顾虑”。不必担心,这个结果只反应疫中心态。同时,调查启发的是我们对传统场景的变革与进化方向的思考。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还会做进一步调研。

数据来源:优客工场&万商俱乐部联合调研数据

受访者基本均匀分布在中国一至五线城市,其中一线城市的人数最多,占比超过三成,男女比例基本持平,涵盖所有年龄层,其中以中老年人口为主(30岁~60岁受访者占比超七成)。

调查结果显示,人们最怕去的场景是医院,占比高达33.9%,其次是电影院(26.3%),第三是不通风的写字楼(21.2%),此外,地铁、大型会议场所,商场也成为人们的忌惮。相对而言,人们对于餐厅、健身房、超市、KTV并不是特别担忧。

在人们惧怕的场景中,我们需要把一些完全无法回避的刚需场景排除掉。医院、写字楼、公共交通设施,这三类场景都是任何人无法完全回避的,尽管线上医疗和远程办公产业在这次疫情中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以目前的技术实现率而言,人们依然需要亲自去医院看病,到写字楼办公,而通勤设施也是人们无法避免解除的场景。

这样看来,在疫情结束后的消费反弹中,复苏最缓慢的消费产业可能就会在电影业、会展经济两个领域,至少从网友们的反馈来看,疫情结束后至少要做的三件事是不会被耽误的:大吃一顿(餐饮业)、诗和远方(旅游业)、疯狂撸铁(体育产业)。

新冠疫情对于中国经济的暂时影响是无法回避的,最乐观估计,疫情防控至少将持续到3月底4月初,根据各地区确诊人数和持续时间等因素推断,湖北省Q1的GDP肯定将大幅下跌,全国Q1的GDP也将至少放缓1.5%~3%。

目前来看,如果期间没有发生过大波动和意外事件,疫情大概率会在一季度结束前受到强有效控制,也就是全国除湖北省外的绝大多数地区逐步解除管控措施,全面恢复生产经营,中国经济在Q2迅速回升。

综合我们这次关于疫后消费心态小调查的结果,基于对当前疫情防控趋势的判断和中国经济整体环境的影响,我想,线下场景要想实现全面的“疫后报复式消费”属于过于乐观的设想,但在某些线下细分消费领域,确实存在报复式消费的可能性,不过反弹期并不一定在疫情结束后迅速到来。

线下餐饮业:疫后重聚需求旺盛

2019年春节期间餐饮业的收入占到全年收入的15.5%,2020年同期,餐饮业遭遇了巨大冲击,商家一年中最看重的年夜饭经济彻底消亡,全国几乎所有餐厅歇业,食材库存堆积,现金流出现危机,损失高达5000亿元。尽管很多餐厅依靠线上外卖维持,但巨大的门店成本根本无法被覆盖。

从我了解到的情况看,我身边的很多朋友都有过“云聚会”“云喝酒”的经历,大家对于同席共饮的场景非常期待,很多人都已经发了大愿,待疫情结束,立刻呼朋唤友,把春节期间的年夜饭补回来。

餐厅可以通过稀释餐桌密度、增加包间数量等方式减少顾客密集度,降低人们的就餐顾虑。与其他受影响的线下消费场景下比,餐饮业是最有可能实现报复式消费的行业,

旅游业:反弹或延迟至暑期

春节是旅游业在一年中最重要的收入增长点之一,数据显示,2020年春节期间旅游业的直接经济损失也达到5000亿元,无论是出境游还是国内游,都因为这次疫情而基本停滞,航班、火车票、酒店、旅行团的订单几乎全部取消。

 从我们对于网友场景恐惧度的分析上看,人们对于高铁和飞机的顾虑很低,只要做好个人防护,养成口罩出行的卫生习惯,在疫情全面结束后,旅行工具的健康安全风险不高,很多人可能已经下定决心,一旦疫情结束,立刻复制春节的旅行计划。

尽管如此,但与餐饮业相比,受制于假期时间无法密布的客观因素,旅游业的报复式消费时间点可能会拖后,不会在疫后一两个月内显现,虽然今年五一会有一个长达五天的中型长假,但由于距离疫情结束的时间点较近,所以人们依然会有所顾虑,最乐观估计会在今年暑假期间出现强烈反弹,直到下一次全国性的旅游黄金周(国庆)时全面爆发。

体育产业:延期赛事密集重启

作为一个资深马拉松爱好者,我对于体育产业在疫情中受到的冲击有着非常直观的感受,每年3月、4月,因为气候条件适宜,成为中国马拉松赛事最密集的时间段,但受制于现实情况,4月底以前的所有国内赛事全面延期或取消,对于赛事运营方带来的经济损失巨大。厦门马拉松是中国马拉松的开年赛事,也成为中国一季度的唯一一项大型马拉松赛事。

此外,国内包括中超、CBA在内的大型商业赛事全面延期,健身房及体育教育机构被迫暂停营业,方兴未艾的中国体育产业正在经历着一场巨大的生存危机。

从我们的小调查中看,人们对于健身的需求非常巨大,对于疫后去健身房并没有太多担忧。加上大量延期的商业赛事、马拉松赛事将在疫情结束后密集恢复,所以,体育产业将成为疫后报复式消费的重要领域。

电影业:时过境迁 票房难再

与此同时,疫情结束后,有些线下消费领域的恢复却并不乐观,这其中受影响最大的应该就是电影业。

目前中国有一万余家电影院,从业服务人员近50万人,加总物业、零食、设备、发行制作等上下游产业,就业人口规模巨大,

贺岁档一向是电影业最为看重的吸金档期,2019年贺岁档(春节长假)一周全国票房60亿元,占全年票房的一成。如果没有疫情,2020年的贺岁档被普遍认为将全面超越2019年至少10个百分点,然而,从除夕前的武汉封城开始,贺岁片全面撤档,电影院全面停业,同期票房将将100万元。

那么,当疫情结束,当电影院全面上映新片时,会迎来一票难求的报复式消费吗?

很难。封闭空间、长时间同处、间隔距离小,让电影院成为消费者在疫后的担忧。

首先,从我们的小调查结果看,电影院是所有非刚需消费场景中消费者顾虑最大的地方,这不难理解,电影院是一个非常封闭的空间,座位之间的距离间隔过小,人员高度密集,而且同处在一个密闭空间内将长达一两个小时,人传人风险巨大。

其次,从电影产品的营销规律看,贺岁档的影片应该会在疫情解除后上映,但贺岁电影的内容大多迎合春节的祥和气氛,合家欢电影居多,而彼时的观影情绪已经不合时宜。

最后,一批好莱坞大片也将在疫后上映,其中不乏本届奥斯卡的大热获奖影片,而在中国疫情期间,大批宅在家的网友已经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了片源,为进口大片的票房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写在最后:疫情教会了我们什么?

新冠疫情于中国而言,是一场灾难,但凡事总有利弊,哪怕大灾之下,我们依然可以看到,疫情其实教会了中国人很多我们以前想学、或者意识到需要改进但迟迟没有学到的东西。

“勤洗手”是一个从幼儿园就开始向小朋友灌输的卫生观念,但直到这场疫情,人们才真的明白了它的重要性。

咳嗽、打喷嚏时要侧身掩面,这其实是一个最普通的社交礼仪,但直到这场疫情,人们才开始习惯。

公众场所,人与人之间要保持一定距离,这应该是文明社会的共识,但直到这场疫情,人们排队时才开始保持“杜琪峰式站位”的距离。

疫情总会结束,我们的生活总会恢复常态。

聚餐、跑马、健身、看电影、旅行……给了我们热爱生活、努力工作的最大动力。每天充满希望地生活,但反思却一刻也不应停止。如果能将疫情期间这些被动养成的良好生活习惯保持下去,成为国民的惯性动作,那就是这次疫情带给我们最大的收获。

所谓“多难兴邦”,在我的理解,就是能让我们在灾难中用最大的勇气与思辨,提升自我,战胜灾难,卷土重来,再现繁华!

网站编辑: 林开浩

0

第一时间获取股权投资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投中网,或用手机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获得投中网每日精华内容推送。

发表评论

 / 200

全部评论

—— 没有更多评论了 ——
—— 没有更多评论了 ——
联系我们 欢迎投稿
  • 投中网
  • CVS投中数据
  1. 创新经济的
    智识、洞见和未来

  2. 投资人都在用的
    数据专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