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中网
搜索
登录 | 注册
投中网  >  健康  >  正文

ROE持续下滑研发投入较低,鱼跃医疗未来行不行

投中健康   |   许林艳
2019-12-18 09:38:57

鱼跃医疗盈利能力下降,竞争压力大,研发投入低?

鱼跃医疗最近一段时间饱受媒体关注,质疑声音不少。面对这些声音,公司CEO吴群表示:近期公司股价遭遇恶意媒体故意做空,公司营运一切正常,产品质量、销量稳定,无任何停产整顿,公司将持续稳健增长。

鱼跃医疗是否真的被恶意做空?公司的发展状况如何?是否值得投资?

吴光明“晚节不保”

1998年,吴光明与其父吴连福在江苏创建了鱼跃医疗。经过十年的创业发展,公司步入新台阶。2008年鱼跃医疗在深交所挂牌上市,从一家小镇作坊逐渐成长为了一家市值近200亿元的上市公司。

上市之后,公司营收净利不断上涨,作为董事长的吴光明也是各种荣誉奖项傍身。不过在卸任前的一段时间,吴光明有些“晚节不保”。

2018年12月,上交所发布了对吴光明的纪律处分书。对其进行公开谴责,并公开认定吴光明3年内不适合担任上市公司董监高。此次决定主要是因为吴光明在2015年7月2日—2016年1月19日任万东医疗董事长期间,通过控制“束某珍”证券账户多次买卖公司股票,累计买入公司股票406.50万股,买入金额合计1.56亿元,累计卖出公司股票139.94万股,卖出金额合计3993.33万元。

虽然吴光明对此做出解释,但上交所认为其异议理由并不成立。而这也并不是吴光明第一次搅闹资本市场。

2017年7月16日,鱼跃医疗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长吴光明因涉嫌内幕交易,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市场的激烈情绪通过公司股价的波动,表现的一览无余。股价坐起了过山车。

image.png

2018年5月25日,这场内幕交易终于浮出水面,涉及公司花王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花王股份”)。

2016年12月初,花王股份筹划现金分红及资本公积转增股本,肖国强彼时担任花王股份董事长,在内幕信息敏感期,吴光明与肖国强频繁联系,吴光明利用控制的他人名字的三个证券账户买入花王股份51.96万股,获利919.10万元。

花王股份成立于2003年,2016年在上交所上市交易,主要从事市政、旅游景观、道路和地产等领域的园林绿化工程设计和施工业务,同时少量兼营花卉苗木的种养殖业务。据花王股份三季报信息显示,代表鱼跃系的吴群、束某珍各持股7.41%。最终,证监会对吴光明进行了行政处罚,没收其违法所得919.10万元,并处以2757.29万元罚款。

卸任前的吴光明并没替继任者给资本市场留下太好的印象。

鱼跃医疗盈利能力下降,竞争压力大,研发投入低

上市10年,鱼跃医疗股价未见太大起色。除了2015年上半年出现较大幅度拉升,“2014年10月到2015年上半年是牛市,这个阶段股价拉升更多的还是市场情绪的推动。”业内人士分析道。

虽然从业绩层面来看,公司表现大有欣欣向荣之势,但是鱼跃医疗的赚钱能力却没有保持足够的动力,2010年之后,公司的ROE基本处在下滑的态势。

image.png

具体到产品方面,公司的业务主要分为家用医疗、医用呼吸与供氧、医用临床和外贸产品板块。其核心产品主要包含制氧机、电子血压计、血糖仪试纸、雾化器和睡眠呼吸机。家用医疗板块是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

在一些细分领域,公司遇到了实力雄厚的夺食者,比如家用医疗器械中的血糖仪,2019年上半年血糖仪及试纸领域已经成为鱼跃医疗增速最快的板块。但是三诺生物在这一市场的表现也十分亮眼,公司成立于2002年,专注于糖尿病领域,主要产品为血糖和血脂监测系统。2019年上半年三诺生物血糖监测系统的营收达6.49亿元,毛利率高达69.12%。不过,目前这一领域的寡头还是被外资品牌占据,比如强生、罗氏。在电子血压计方面,目前日企欧姆龙对公司造成较大压力。

在制氧机方面,鱼跃处于较为有利的地位。医用供氧是公司传统优势产品,其中制氧机是最大单品。2017年公司制氧机占据国内市场65%份额,2006年公司在这一领域的市占率仅为14%。由此可见,公司制氧机市场的提升速度很快。不过,医用呼吸与供氧产品的营收也开始出现了下滑态势,鱼跃医疗表示是为了加速清理制氧机等产品渠道库存。此外,欧姆龙等国际品牌也在此领域发力,加大制氧机的推广力度。

医疗器械行业本属于知识密集、资金密集的行业,不过目前我国医疗器械行业仍集中在中低端领域,高端医疗器械市场绝大部分都在国外厂商手中。“中国的医疗器械多年来有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多小散乱差,小企业多,有竞争力的企业很少。目前大部分国产医疗器械公司的研发水平都偏低。”业内人士说道。

在这种大的气候中,鱼跃医疗在研发方面的投入未见太大增长。2016年-2018年的研发投入金额分别为1.20亿元(占营收比4.56%)、1.26亿元(占营收比3.56%)、1.52亿元(占营收比3.63%)。与同期公司大幅上涨的销售费用相比,鱼跃医疗的研发投入颇显薄弱。

image.png

自身研发外,公司还在通过并购方式丰富产品线。2014年,公司收购苏州日精仪器,加强电子血压计的研发制造;2015年,公司收购上械集团,产品延伸至医用手术器械等领域;2016年,公司收购上海中优,进入医院消毒感染控制解决方案等领域。对上械集团和上海中优的收购,都进一步丰富了公司在医疗临床领域的产品线。2017年鱼跃又将AED品牌普美康纳入麾下。目前公司的产品种类多达550多种,产品规格近2万个。

虽然鱼跃的产品管线较为丰富,但是一系列并购之后,2018年底公司商誉高达7.36亿元,占营收比达17.60%,存在一定的商誉爆雷风险。而且,进入2019年之后,公司的现金流情况一直不是很好,一季报为负值,三季报显示公司现金流量净额仅为1.35亿元。

公司在经历了前期的快速增长后,现在正进入一个拐点期,之后能否通过研发能力或者销售体系等助力公司突破瓶颈还未可知。加之公司此前给资本市场留下的印象并不是很好,目前应该还并不是最佳投资时点。

网站编辑: 丁志斌

0

第一时间获取股权投资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投中网,或用手机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获得投中网每日精华内容推送。

发表评论

 / 200

全部评论

—— 没有更多评论了 ——
—— 没有更多评论了 ——
联系我们 欢迎投稿
  • 投中网
  • CVS投中数据
  1. 创新经济的
    智识、洞见和未来

  2. 投资人都在用的
    数据专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