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中网
搜索
登录 | 注册
投中网  >  汽车出行  >  正文

元璟资本刘毅然:你看到“冰箱彩电大沙发” ,我看到“数据智能新物种”

投中网   |   整理丨曹玮钰
2023-05-19 12:01:22

在刘毅然眼中,电动车不再是简单的出行工具,而是智能的移动空间。

近几年,中国电动汽车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这一现象可以从很多维度进行剖析和理解。

一个维度是“消费升级”,电动汽车集成了更多功能,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依赖也在日益增大,近年“量价齐升”的趋势显著。另一维度是颠覆传统的商业模式,电动汽车不仅可以作为产品,还能和商业形成闭环,在智能化运转中实现数据的海量回收,形成“以战养战”的商业循环。

5月18日,在由投中信息和投中网主办的“2023中国投资年会”上,元璟资本合伙人刘毅然发表题为“电动车走向智能时代”的主题演讲。 

在刘毅然眼中,电动车不再是简单的出行工具,而是智能的移动空间。一方面,“车”和“家”的边界正在模糊,大家愿意在车里花更多时间。与此同时,车和机器人的边界也在模糊,车逐渐成为身人们身边的最强算力、最大电池,智能电动车将是走向高阶人工智能的新路径。 

以下为现场演讲实录,由投中网进行整理: 

“冰箱彩电沙发”,智能汽车的消费升级

今天的主题是“AI”,我们从电动车的角度来看一看如何走向AI,AI和电动车又是如何走在一起。

简单介绍一下元璟资本,从早期开始,我们持续关注新能源汽车和人工智能产业链,也是理想汽车的早期投资人。后面不管是在汽车电动车产业链还是AI自动驾驶产业链,我们都有很多的投资。确实,这些年陪伴理想、观察理想,我们的视角也多少有点受到理想的影响。接下来我们抛砖引玉,希望和大家分享我们作为站在旁边的财务机构看到了哪些视角。 

今天智能汽车的现状,我们以“消费升级”几个字来描述。  

首先做一个快速铺垫,我们认为今天整个智能电动车面临非常大的机会,它的背后有三大动力共同推动,所以一定程度上超越了产业的预期、投资人的预期和国家政策层面的预期。这三方面就是:电动化、本土化和AI智能化。 

电动化就是电系统,中国的造车企业借此摆脱了发动机等劣势领域,反而增长了电动领域。还有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找到了很好的应用场景;本土化,供应链的本土化,催生了众多本土供应链的机会。前几年造车新势力非常风光,碰巧是在这三个推动力的中间,做出了电动化的产品,展示了电动化的能力,同时又是国土本土供应链的供应商,享受了很大的红利,这是智能电动车增长的宏观动力。

智能电动车的渗透率在增长,今年Q1稳稳到了30%以上,量价齐升是个有意思的现象。乘用车的平均售价在过去三年一直稳步上升,2022年也有近10%单价的涨幅。这一幕似曾相识,电子产品也经历过越来越贵、买得越来越多的情况,比如智能手机,苹果、诺基亚、摩托罗拉一出来就是小几千,但现在我们已经可以心安理得花更多钱元买华为和苹果的高端机,这一品类集成了更多的功能,我们对它的依赖越来越大,愿意付出溢价。同样,电动车这几年,售价上升,也很明显呈现了消费升级的趋势。

这是一个简单的预测,我们结合市场机构的预测,指向了同一个道理——相对低端车型的占比正在挤压,中高端车型未来占比将会提高,整个品类的平均售价也在提高,这是我们观察到的现象。   

在这一背景下,我们想谈一谈整个智能电动车发展到今天的周期。今天我们想先解决出货量的问题,因为我们关注AI的核心是有没有量,有没有数据,能不能用起来。所以第一部分我们讲了电动车为什么出量,以及量集中出现在什么车上,然后说到谁是受益方。   

这里我们用了渗透率曲线的理论,过去很多年,移动互联网一直在看渗透率,包括当年早期投电商,以及我参与过投资的小米。智能手机的渗透率一旦进入,会有一个典型的早期高速增长到中期放量的过程。 

这有一个成熟的放量理论可以用来理解新技术。智能电动车最开始50%以下是尝鲜者,特斯拉从硅谷出现,是因为硅谷有很多环保人士喜欢赛车和“推背感”,前面25%是早期采用者,这里有很多年轻人和尝鲜者,他们没有束缚,所以我们看到的都是“新”字,新体验、新功能和新势力,消费者愿意给它新的机会,新选手抛弃原有的束缚,做出新亮点,所以主推“新”字的厂商受益很多。  

过去两年,电动车加速发展,渗透率超过了15%,甚至超过了大家预期,进入早期的采用阶段,大量主体消费者入场,这个时候科技属性的重要性没有早期采用者那么高,他们对科技的敏感性没有那么高,反而代表的消费品属性比较重要,这时他们看中的是配置、空间、性价比,大家对车有更多的选择。 

这时出现“冰箱彩电沙发”,有偶然,但也是必然。因为消费者这时就是以消费品属性来看,看这个车有什么不一样的体验,带来什么样的提升,消费者也用行为和实际数据回应了这一点,消费者拥抱这一趋势。   

电动车的下半场竞争会加剧,之后很多格局也会顺着渗透率曲线而改变。   

中盘思考:再看“谁是中国特斯拉” 

产业发展到今天,我们说中盘,大家一直争论谁是特斯拉,从新势力上市的第一天,大家都在讲中国特斯拉什么样,有什么样的特点。

提到中盘,我讲一讲自己的粗浅观点。中国的特斯拉应该有怎样的潜质?每个人对特斯拉的看法都不一样,但都是盲人摸象,我们总结了一些表象和本质。 

在表象上,有人做了一辆车,有自动驾驶的能力,是一家赚钱的车厂,很多观察者和行业研究员就提出中国特斯拉就应该做纯电,做FSD的消费和盈利。如果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的观点是,做电动车,车身电气化是重要的,可以是纯电,可以是电子电器架构,只要你为未来的演变做好了准备。 

第二个自动驾驶FSD收费,你是否形成人工智能训练的基础设施和框架,只要你能做到数据出来,收不收费取决于终局看法,比如是想做厂商,还是想做人工智能公司。特斯拉强大的能力是产品和商业的闭环,以赚钱养家的办法,把车卖出去,然后数据收回来,以战养战是这一商业模型的循环。   

根据这一模型,透过特斯拉的表象,我们认为车厂的核心一是要“卖出去”,有了基础的量才能谈未来;二是要“用起来”,里程能否变成训练的价值,人工智能是否有区别;三是“学得明白”,有更好的框架和理念,形成FSD的能力。自动驾驶的能力反哺它的车卖得更好,车好开又能再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这是我们对特斯拉现象的拙见。这里面两个点:一个是量,一个是活跃度,这是中国市场值得关注的东西。  

从量的角度来看,不是所有价格带的车都有着同样的自动驾驶,传感器丰富的厂商可以传回丰富的数据,这对自动驾驶的训练更有价值,收得多的厂商更受益。   

从活跃度而言,我们借用互联网的词“日活”,谁家的车有最大的日活。我刚说到我们受到理想的影响,理想NOA的车型占比与实际开车比对率是高过同行。所以在车展上理想宣布了自动驾驶的图。我们没见过其他厂商讲这个东西,因为每家收到的数据不一样。特斯拉管这套方法论叫“影子模式”,我们叫“影子武士”,谁家有更多的“影子武士”,谁就有最好的训练数据。      

通用智能和电动车怎样走在一起?  

我们进入第三部。我们说中盘渗透率有30%,但是大量的渗透率曲线有日新月异的发展,有很多的发展机会。

举个例子,车内的电子电器架构。传统油车有几百个ECU,我们叫神经元,有越多的神经元,就意味着这是简单的低等物种,随着智能车车身结构和电气化的发展,形成“大脑”和 “小脑”结构,出现了中心控制器和域控制器,这是车向高端迈进的趋势,全车可采集和协调,变成了真正电动和智能的物种,这是车身很重要的变化。   

基于此,不难说车和机器人变得很像,也是电动化驱动的浑身关节和大小脑驱动的新物种。特斯拉做机器人就不难理解,把车的四个轱辘砍掉,和机器人很像的。中国的特斯拉也要思考在电动车上积累的人工智能能力,如何往通用智能更广演进。   

车还在发生很大的变化,它在变成一个家,理想汽车的用户停车期间、车内使用时间明显在变长,有组数据显示,2021年平均4个小时,2022年平均6个小时,实际上我们了解到一些更发达城市这一数据超过了两位数,可能超过10个小时。这是很恐怖的,这意味着每周每天都要在车里待1到2个小时,消费者需要在里面有舒适的环境和可干事的场景,产生大量的数据也能让电动车观察你的学习,它正在成为新的数字空间。 

结合我刚才讲的,在我们眼里,电动车不再是简单的出行工具,而是变成智能的移动空间。往下发展将沿着两条路高速前进,一个是智能空间,一个是高速移动。在智能空间,从很多的消费者数据可以让你看到车和家正在模糊,大家愿意在车里花更多时间,甚至可以露营、可以睡觉,空间产生的智能是车应用巨大的算力。同时,智能移动里面,车和机器人的边界更加模糊,因为车是你身边最强的算力,也是你身边最大的电池块,它做的是新物种诞生的事。这两件事结合起来,我们认为智能电动车是走向高阶人工智能的新路径,我们也期待在这一路径上寻找好的机会,与大家共勉。谢谢大家!

   

网站编辑: 郭靖
本文为投中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0

第一时间获取股权投资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投中网,或用手机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获得投中网每日精华内容推送。

发表评论

 / 200

全部评论

—— 没有更多评论了 ——
—— 没有更多评论了 ——
联系我们 欢迎投稿
  • 投中网
  • CVS投中数据
  1. 创新经济的
    智识、洞见和未来

  2. 投资人都在用的
    数据专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