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中网
搜索
登录 | 注册
投中网  >  业界动态  >  正文

陪伴硬科技创企闯“三关”,成就专精特新“小巨人”

投中网   |   投中网
2024-09-18 16:42:48

截至目前,冠军营学员企业中共有42家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在硅谷百年的创业创奇里,车库一直具有特别的意义。

1939年,两位斯坦福大学的毕业生大卫·普克和威廉·惠烈,在艾迪生大街的一个木制车库了,创立了誉满全球的硬件制造商惠普;37年后,史蒂夫·乔布斯和史蒂夫·沃兹奈克在克里斯特大道组装出50台电脑,成为苹果公司的第一款产品;同样是这一年,从哈佛大学退学的比尔·盖茨,在新墨西哥州的车库里,开始构建名为MS-DOS的操作系统;20世纪末,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租下了圣玛格丽塔大街上的一个车库,车库里属于房东的洗衣机和烘干机,让他们能在车库里顺利完成“收录和检索整个互联网”的想法,这才有了后来的谷歌……

伟大的科技公司,可以诞生于毫不起眼的车库。这些具有标志性意义的车库如今已经成为旅游胜地,提醒全世界的创业者,幼苗不会一天长成参天大树,而伟大也往往开端于渺小。

创业公司,尤其是科创企业的发展,也应如此。

2022年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提到希望初创中小企业能够沿着一个梯度去发展,脚踏实地、聚焦主业、砥砺奋进、开拓创新。

而这个“梯度”,便是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这三类名称,提示了优质中小企业发展不同阶段的类别。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期公示了第六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其中“中科创星·硬科技冠军营冠军营学员企业”有15家入选。 

专注于硬科技领域创业训练的“中科创星·硬科技冠军营”,自2015年启动以来便致力于打造“硬科技创业第一课”,旨在培育一批具备全球竞争力的硬科技冠军企业,希望经过若干年的持续培育,优质的科创企业里能够有一大批企业成长为国内国际知名企业,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中提到,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位于产业基础核心领域和产业链关键环节,创新能力突出、掌握核心技术、细分市场占有率高、质量效益好,是优质中小企业的核心力量。 

9年以来,一批批冠军营优秀学员企业日益发展壮大,并成为行业里的佼佼者。如第1期学员王涛创办的卓镭激光、第2期学员张文松创办的和其光电、第4期学员杨小君创办的中科微精等,均已入选往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 

本次入选第六批专精特新“小巨人”的御微半导体,目前已拥有近400名员工,2023年新增营收超过2亿元,新增订单超过4亿元,获得100多项发明专利,估值超过30亿元。其CEO王帆和联合创始人孙刚,分别参与了第7期和第9期冠军营。 

截至目前,冠军营学员企业中共有42家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成就三个梯度顶端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之路,并非坦途。

 工信部对于专精特新“小巨人”的标准非常明确,《办法》中规定了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认定标准包括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能力、产业链和主导产品所属领域六项指标,只要企业在营收、负债率、产品市占率、知识产权等方面达标,便有资格入选。甚至还有“直通条件”:近三年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并在获奖单位中排名前三,或者进入“创客中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全国50 强企业组名单。

实际上能够同时满足这些条件并不容易,从专精特新智造指数披露的数据可见一斑——2023年工信部第五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共计3671家,该批申请数量创历史新高,合计约17000家,但是通过率创历史新低,约22.3%。

作为硬科技初创企业,该如何过关斩将,成为“小巨人”呢?

硬科技具有周期长、难度高、风险高、不确定性高的特点,硬科技企业的成长也遵循指数型增长的特点,那就是先慢后快。前期是动辄十年的研发周期和巨大投入,可一旦实现突破就能够快速增长。 

硬科技创业,技术突破是那个从“0到1”的过程。然而,要成为一家成熟的科技企业,仍需要经历“从1到10”、“从10到100”的验证市场需求、实现工程化生产、稳健经营,以获得合理的收入和经营利润等环节的“闯关”。概括来讲,硬科技企业要“过三关”。 

首先是“产品关”,这个关卡是创业的基础,要“以技术研发能力”为核心,研发出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是此阶段的主要焦点。 

尤其是硬科技企业,技术才是“立身之本”,只有技术足够“硬”,比同行对手更“超前”,才能在产品上领先于竞争对手,创业公司也才能有机会率先获得成功。 

第二关是“市场关”,创业者需要深入研究市场和客户,以市场渠道的拓展和维护能力为核心,做好销售工作,让产品迅速占领市场,实现客户第一,建立激励政策,以销量占据市场。 

跨越“市场关”,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之后,则要面临“管理关”。创业是一场“九死一生”的战争,缺钱、缺人、缺技术、缺客户是创业过程中稀松平常的事件;创业也不是“个人英雄主义”的文学作品,企业想要成功必需依靠团队。市场情况瞬息万变,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靠谱的创业团队对于公司的经营和发展至关重要。 

但转型特新企业,尤其是硬科技企业,创始人往往都是科学家。科学家的思维是不对事和人妥协的,他们极力追求最高的科学目标,最重要的是单点做到极致。但作为创业者,更需要具备对事妥协的工程师思维,以及对人妥协的企业家思维,要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做到客户产品价值综合领先。

如何从科学家思维转变为企业家思维,也将决定企业的技术能不能转化为规模化、高效率的生产,这是硬科技企业立足市场的最根本原因之一。为此,中科创星迄今已持续举办了9期硬科技冠军企业创业营,通过帮助科学家创始人提升商业思维和产业思维,实现从科学家到创业者的转身。 

为此,冠军营在课程设计上基于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底层规律——知识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这三大系统出发设计课程,结合硬科技与企业家精神、战略与目标、产品与营销、融资与财务、组织与人才管理等课程模块,帮助硬科技创业者实现上一层系统思考。

仅以第8期冠军营为例,不仅这一届的学员企业共获得专精特新、独角兽等各类省市级奖项超34项,更在企业经营方面获得了超28次融资,总融资规模超21亿元,并直接或间接促成产业合作43例及学员间合作16次。 

红杉是世界上最高的树,动辄可以高达百米。但与其高度不匹配的是,红杉树作为浅根植物,长得过高很容易倾覆。但红杉树靠庞大的根系,彼此相连成片,形成数个足球场那么大的根系网络,让它们得以抵抗强风和暴雨的侵袭。

硬科技冠军营也希望成为帮助硬科技企业“勾连根系”的角色,建立起硬科技创业生态,帮助更多优秀企业成为专精特新“小巨人”,并最终推动中国成长出更多的硬科技冠军企业。

如今,硬科技行业从“极夜”走到“极昼”,硬科技创业公司也如雨后春笋般繁荣涌现,优秀者加速向着“小巨人”目标成长。这正是对于硬科技冠军营——这个即将迎来第10期招生的创业训练公益项目最好的肯定。


网站编辑: 郭靖

0

第一时间获取股权投资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投中网,或用手机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获得投中网每日精华内容推送。

发表评论

 / 200

全部评论

—— 没有更多评论了 ——
—— 没有更多评论了 ——
联系我们 欢迎投稿
  • 投中网
  • CVS投中数据
  1. 创新经济的
    智识、洞见和未来

  2. 投资人都在用的
    数据专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