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中网
搜索
登录 | 注册

投中观点:2013年中国券商直接投资业务分析报告

投中研究院  |   万格     2014-06-09 15:56:11

2013年,伴随着境内外资本市场的持续低迷,以及A股上市窗口长达一年的封闭,国内券商直投公司虽然在注册资本金方面获得母公司的增资、并且直投基金设立步伐加快,但实际的投资及退出态势却较为明显。

  1. 2013年中国券商直接投资业务综述

2013年,伴随着境内外资本市场的持续低迷,以及A股上市窗口长达一年的封闭,国内券商直投公司虽然在注册资本金方面获得母公司的增资、并且直投基金设立步伐加快,但实际的投资及退出态势却较为明显。

根据投中研究院发布的《2013年中国券商直接投资业务分析报告》,截至2013年底国内共成立52家券商直投公司,累计注册资本规模达388.3亿元(包括历年增资),较2012年增加42.5亿元,环比增长12.29%;其中有11家券商在2013年向其直投子公司注资,累计注资规模达34.6亿元。

证券业协会在2014年1月3日首次修订《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规范》中提到,“将具有较高风险识别与承受能力且投资额不低于1000万人民币的个人投资者纳入合格投资者范围”。个人投资者的放开将对券商直投在募资层面产生相当程度的利好,为其面临的获得社保注资要求极高,又无缘险资、银行的局面带来福音。

根据投中研究院统计,截至2013年底,共有18家券商直投成立30只人民币券商直投基金,披露目标规模为421.91亿元;另外有两只美元基金由中金在海外成立,基金规模分别为5亿美元和8亿美元。其中2013新成立12只直投基金,涉及海通开元、招商致远、龙华启富、国泰君安创投、广发信德、兴业创新资本、国海创新资本、国金鼎兴8家券商直投公司,数据来看,各家券商直投公司对设立直投基金态度较为积极,对整个股权投资市场信心十足。

除此之外,还有多家券商直投公司纷纷设立控股基金管理公司,虽未公布旗下托管直投基金,但可以看出各家直投机构设立直投基金的意图已较为明确。根据投中研究院统计,2013年共有11家券商直投公司设立22家基金管理公司(未公布直投基金),并且这些基金管理公司均是被直投公司掌握控股权,这与直投基金的设立条款“直投子公司应当持有该基金管理机构51%以上股权或者出资,并拥有管理控制权”保持一致。

从券商直投(包括旗下直投基金)投资情况来看,2013年国内52家券商直投中仅有18家券商直投披露投资业绩,且投资规模和投资案例数量均呈现大幅下降趋势,当年累计投资规模为9.52亿元,投资案例63起,与2012年相比较,分别下降82%和39%。预计今年在募资层面个人投资者放开、资本市场方面A股上市窗口重启、券商直投基金纷纷设立的背景下,券商直投的投资和退出节奏将有所回暖。

  2. 券商直投市场格局

  2.1券商直投业务政策环境

券商直投业务在历经90年代初业务初试以及2007年的正式放开,监管层面不断出台政策对该项业务进行监管修正,2013年初至今发布2个相关文件,分别是2014年1月证券业协会对《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规范》(2012年11月发布)的首次修订,以及2014年5月证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证券经营机构创新发展的意见》。

自2007年9月,中国证监会批准中信、中金开展直接投资业务至今,券商直投已在证监会的庇护下走过7个年头,考虑到与其它市场化运作的VC/PE机构相比较,券商直投的募资主体仍然限于“认购金额不低于1000万元的法人机构,或专业从事股权投资或者投资业务的有限合伙企业”,这样市场范围内资产量大、具备一定风险识别和承受能力的自然人LP被限制在外,随着这部分LP的实力不断增强,此次证券业协会在2014年1月3日首次修订《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规范》中提到,“将具有较高风险识别与承受能力且投资额不低于1000万人民币的个人投资者纳入合格投资者范围”。

以往在《关于开展直接投资业务试点的无异议函》(2007年9月发布)的限制下,券商直投的全部资金来源只能是母公司券商的自有资金,并且自有资金的上限是证券公司净资本的15%,这样就为券商直投带来与生俱来的不公平,其母公司具有上市背景则可为其带来相对充裕的资金,反之则陷入困境,个人投资者的放开将对券商直投在募资层面带来相当程度的利好,为其日后面临优质项目时投资运作带来便利。

另外,2014年5月证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证券经营机构创新发展的意见》,文件中提到“按照分类监管的原则,逐步实现对证券经营机构自主创设的私募产品实行事后备案。对在证券经营机构柜台市场或在机构间私募产品报价与服务系统创设的私募产品,直接实行事后备案。支持证券经营机构设立并购基金、夹层基金、产业基金等直投基金。”进一步为券商直投未来在设立直投基金及参股基金类型方面提供方向。

  

表2.1截至2014年5月中国券商直投业务主要政策法规

  2.2券商直投公司列表及排名情况

根据投中集团旗下金融数据产品CVSource统计显示,截至2013年底,国内共有52家券商获批并成立直接投子公司,累计注册资金规模达到388.3亿元(见表2.2-1)。截至目前,各直投子公司中注册资本规模最大的仍然为金石投资,经过2012、2013连续增资后,注册资本高达72亿元;其次分别是海通开元、光大资本和广发信德,注册资本分别为60亿元、20亿元和20亿元。目前注册资本超过10亿元(含10亿元)的券商直投公司已达到10家,除去上文提到4家,其余6家分别为方正和生17亿元、国元直投15亿元、招商致远10.5亿元、国信弘盛10亿元、国泰君安创投10亿元、银河创新资本10亿元。

  

表2.2-1 截至2014年5月底国内券商开展直接投资业务情况

从注册地来看,国内已经成立的52家券商直投机构中,有17家将注册地选在北京,10家在上海、9家在深圳,这些地区因早前的税收优惠政策吸引了一大批PE机构入驻,因此也颇得券商直投机构的青睐,这3个地区累计注册券商直投达36家,在全部券商直投机构数量中占比高达69%,其余地区多因考虑与母公司券商保持一致而直接设立在券商注册地或总部所在地,如国联通宝资本将注册地选在母公司国联证券总部所在地无锡、华泰紫金将注册地选在华泰证券总部所在地南京(见图2.2-1).

  

图2.2-1截至2013年底券商直投注册地分布情况

  3. 2013年券商直投业务开展

  3.1券商直投公司成立及增资情况

自2007年中信、中金获批券商直投业务至今,券商直投业务在国内迅速发展,截至2013年底国内共成立52家券商直投公司,累计注册资本规模达388.3亿元(包括历年增资),较2012年增加42.5亿元,环比增长12.29%(见图3.1)。与2009年至2012年的快速扩张步伐相比较,2013年设立券商直投子公司的步伐开始放缓,一方面因大中型券商已基本布局完毕,另外一方面整个VC/PE行业竞争趋于白热化,也使得未设立直投子公司的券商望而却步。

  

图3.1 2007-2013年中国券商直投数量及注册资本总量

从2013年的增资情况来看,共有11家券商向直投子公司注资,累计注资规模达34.6亿元,其中中信证券以未分配利润13亿元转增金石投资注册资本,转增完成后,金石投资注册资本增至72亿元,成为所有券商直投中注册资本最高的公司;另外国元证券去年以5亿元增资使得国元直投注册资本增至15亿元,其余各家增资金额均低于5亿元(见表3.1)。

  

表3.1 2013年券商直投公司增资情况

  3.2券商直投公司投资情况

根据投中集团旗下金融数据产品CVSource统计显示,国内52家券商直投中2013年仅有18家券商直投披露投资业绩,且投资规模和投资案例数量均呈现大幅下降趋势,当年累计投资规模为9.52亿元,投资案例63起,与2012年相比较,分别下降82%和39%(见图3.2)。

从具体投资案例来看,仅有金石投资披露16起投资案例,广发信德披露6起、海通开元披露5起,其余各家均低于5起案例;投资规模超过1亿元的券商直投机构仅有金石投资、海通开元、广发信德、国金鼎新和西部优势资本5家。

2013年券商直投投资节奏大幅放缓,一方面募资层面在《关于开展直接投资业务试点的无异议函》(2007年9月发布)的限制下,券商直投的全部资金来源只能是母公司券商的自有资金,并且自有资金的上限是证券公司净资本的15%,到位资金受限是导致其投资节奏放缓的主要原因;另外一方面则是各家券商直投纷纷参与设立并购基金,看好国内并购基金仍处于发展初期、并且亟需专业的研究团队与项目判断能力,这恰恰是券商直投所独具的优势,因此原有投资业务投放的精力有限所致。

与2013年整个VC/PE市场1008笔投资案例、1465亿元的投资规模相比较,券商直投在全部投资中案例数量和规模占比分别为6.25%和0.6%,占比极为有限,未来随着个人投资者的放开,募资层面的利好、以及境内外资本市场的回暖将促使券商直投的投资节奏有所加快。

  

图3.2 2007-2013年中国券商直投投资规模

  3.3 券商直投公司IPO退出情况

根据投中研究院统计,2013年共有2家券商直投投资企业实现IPO,涉及2家券商直投公司,共发生账面退出2起,总账面退出回报金额达6.36亿元,平均账面回报率为0.65倍。这2笔退出交易分别为金邦达港交所IPO,中银国际投资获得1.07倍帐面退出回报,天喔国际港交所IPO,中金佳成实现0.24倍帐面退出回报(见表3.3)。

  

表3.3 2013年中国券商直投公司IPO退出情况

根据投中集团此前发布的2013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年度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共有110家中国企业在全球资本市场实现IPO,VC/PE机构获得平均3.02倍帐面退出回报率,与2012年4.38倍、2011年7.22倍的退出回报呈直线下滑。全球资本市场低迷是导致股权投资市场退出回报下降的主要原因,尤其是此前券商直投颇为青睐的A股市场长达1年之久的关闭更是给券商直投机构带来无形压力,受此影响,今年券商直投的退出情况也不够乐观,仅交出2单交易,退出回报持续下滑(见图3.3-1)。

  

图3.3-1 2009-2013年中国券商直投公司IPO账面退出情况

  注:本文所提IPO退出仅指账面退出,回报率依照企业IPO发行价进行计算;退出金额已减去国有股份转持全国社保基金部分。

从投资周期来看,受到此前券商直投“保荐+直投”模式的影响,券商直投普遍退出周期较短,如在2009年的平均退出周期仅为9个月。2011年7月,随着《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监管指引》发布,“保荐+直投”模式叫停;2009年5月发布的《深交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征求意见稿)》,“IPO 前6 个月增股的,自上市之日起2 年内转让股份不超过其所持有的50%”,在这2个政策的限制下,券商直投开始将退出周期逐渐拉长,2012年已增至21个月,整体接近于VC/PE机构的平均水平(见图3.3-2)。

而2013年5月中银国际投资注资金邦达,随后当年12月金邦达即登陆港交所,这不到6个月退出周期使得2013年券商直投的整体退出周期大幅缩短。预计未来在券商直投基金积极布局并市场化运作的前提下,平均退出周期将逐渐拉长。

  

图3.3-2 2009-2013年券商直投退出周期情况

  4. 券商直投基金运作情况

  4.1券商直投基金运作情况

据证监会2011年7月颁布的《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监管指引》规定,“直投子公司由下设基金管理机构管理直投基金的,直投子公司应当持有该基金管理机构51%以上股权或者出资,并拥有管理控制权”。即券商直投单独设立基金管理公司来管理直投基金的,券商直投需对直投基金的管理机构持有控股权或者实际出资。

根据投中研究院统计,截至2013年底,共有18家券商直投成立30只人民币券商直投基金,披露目标规模为421.91亿元;另外有两只美元基金由中金在海外成立,基金规模分别为5亿美元和8亿美元。中金佳成作为首个券商直投基金试点的机构,目前已运作5只直投基金,在各家券商直投中居于首位;其次便是开通开元已经设立3只直投基金,除去2012年设立的上海文化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外,2013年又新设立辽宁新能源和低碳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和辽宁海通新能源和低碳产业股权投资基金。

从2013年设立的直投基金来看,一共新成立12家直投基金,涉及海通开元、招商致远、龙华启富、国泰君安创投、广发信德、兴业创新资本、国海创新资本、国金鼎兴8家券商直投公司,其中海通开元、兴业创新资本、国海创新资本、国金鼎兴均成立2只直投基金。数据来看,各家券商直投公司对设立直投基金态度较为积极,对股权投资市场信心十足(见表4.1-1)。

从设立的直投基金类型上,在此前发布的《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规范》中有所提到:“管理的直投基金类型上,可以为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并购基金、夹层基金、FOFs等多种类型基金”,在2013年券商直投设立的直投基金中也不乏各种基金类型,如招商致远便设立8只总规模达36.598亿元的夹层基金产品;广发信德设立了并购基金——广发信德(珠海)医疗产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龙华启富设立了专注于山西省中小企业创业投资的山西省中小企业创投基金。

而在基金专注的行业中也看到有专注环保节能领域的辽宁新能源和低碳产业股权投资基金(海通开元管理)和专注于TMT领域的互联网创业投资基金(国海创新资本管理)。可以看到券商直投基金在类型和领域上已经越来越趋向多元化,尤其专注互联网、新能源领域的基金类型进一步丰富的背景下,行业的特性也将使得整个基金的投资策略前移,偏向早期,市场化运作步伐加快。

从募资层面来看,在保监会 “保险资金投资的股权投资基金,非保险类金融机构及其子公司不得实际控制该基金的管理运营,或者不得持有该基金的普通合伙权益”、商业银行法43条“除另有规定的情况外,商业银行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两大政策限制下,券商直投直接无缘险资和银行;与此同时,获得社保注资需满足“必须经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的产业基金和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备案”,在机构投资者相对收紧的背景下,今年初个人投资者的放开无疑将为券商直投公司带来福音。

  截至2013年底券商直投公司设立直投基金情况

  

表4.1-1 截至2013年底券商直投公司设立直投基金情况

  注:黑体字部分为2013年新成立直投基金

除此之外,还有多家券商直投公司纷纷设立控股基金管理公司,虽未公布旗下托管直投基金,但可以看出各家直投机构设立直投基金的意向已经十分明确。如招商致远在2013年就成立了6家控股基金管理公司,在各家券商直投中居于首位。

根据投中研究院统计,2013年共有11家券商直投公司设立22家基金管理公司(未公布直投基金),并且这些基金管理公司均是被直投公司掌握控股权,这与直投基金的设立条款“直投子公司应当持有该基金管理机构51%以上股权或者出资,并拥有管理控制权”保持一致(见表4.1-2)。

  

表4.1-2 2013年券商直投设立基金管理公司情况

  4.2 券商参股PE基金运作情况

早在券商直投开始直投基金管理业务之前,证券公司已通过参股产业基金管理公司或作为LP直接参股基金的方式介入PE市场。比如中信产业基金、海富产业基金、金浦产业投资基金、招商湘江产业基金等。

目前国内券商参股股权投资基金及基金管理公司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证券公司直接合资组建基金管理公司,如海富投资、中信产业基金和招商湘江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二是通过其直投子公司与地方政府合资组建基金管理公司,如金石农业投资基金管理中心、金浦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上海诚朴产业基金管理公司等,均是由券商旗下直投公司注资组建。另外还有一些券商以LP身份入资基金,并不参股基金管理公司,如广发证券、长江证券、华龙证券等均有类似投资案例。

根据投中研究院统计,截至2013年底,国内券商共参股近20家股权基金管理公司,涉及管理基金26支,管理资金规模超过650亿元。与前几年券商参与较为活跃的态势相比较,2013年仅有银河证券投资股权基金——银河粤科(广东)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并参股其基金管理公司——银河粤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1个案例发生(见表4.2-1)。

投中研究院分析认为直投基金大规模的兴起使得券商直投在投资中采取更多的主动性,既可以投资分享基金收益,又可以参与基金公司管理,享有更多的决策话语权,这是券商参股股权基金或参股基金管理公司积极性降低的主要原因。

  

表4.2-1 截至2013年底国内券商参股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情况

2013年至今,券商参股股权基金退出情况仅有3笔,分别是陕西煤业IPO,中信产业基金旗下绵阳科技城产业基金实现退出;江苏维尔环保收购杭能环境全部股权,海通吉禾旗下吉林省现代农业和新兴产业投资基金持有的10%股权实现退出,获得0.49倍账面退出回报;另外1笔便是浙江富春江环保热电收购海通创新资本旗下西安航天新能源产业基金持有的新港热电12.24%股权,获得5.38倍账面退出回报(见表4.2-2)。

  

表4.2-2 2013-2014YTD券商参股股权投资基金退出情况

  4.3 券商另类投资发展情况

近年来,监管层持续推进券商业务创新,除直投业务外,另类投资也于2011年开闸。2011 年5 月,证监会发布《关于证券公司设立自营业务投资范围及其有关事项的规定》,明确指出,券商自营业务除了投资境内交易所上市的证券、境内银行间市场交易的部分证券和经证监会批准或者备案发行并在境内金融机构柜台交易的证券之外,还可以以设立子公司的方式投资上述品种以外的金融产品。

根据投中研究院统计,截至目前约20家券商设立另类投资子公司,大型券商如中信、海通等早已布局,并且注册资本金也会逐年增加,其中注册资本最高的3家是中信证券投资有限公司、海通创新证券投资有限公司和国元创新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均为30亿元。2013年至今共有6家券商设立另类投资子公司,华泰证券的华泰创新投资子公司和东北证券的东北融达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5亿元,其余均不足5亿元(见表4.3)。

  

表4.3 2013年至今新成立券商另类投资子公司情况

2013年券商另类投资子公司延续了以往以LP身份投资股权基金的风格,如2013年8月,西南证券另类投资子公司西证创新拟出资4亿元与重庆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重庆水务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设立“重庆西证渝富城市建设壹号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暂定名)”;广发证券的另类投资子公司广发乾和投资有限公司成为上海游嘉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LP。

我国另类投资主要是指是指传统的股票、债券和现金之外的金融和实物资产,如房地产、证券化资产、对冲基金、私人股本基金、大宗商品、艺术品等,其中证券化资产就包括了次级房贷为基础的债券以及这些债券的衍生金融产品,而券商从事的另类投资简言之即券商自营以外的业务。

在证监会鼓励券商创新业务的同时,另类投资子公司也开始涉猎股权投资领域,除去此前中投证券设立的另类投资子公司明确提到业务类型包括“设立直投基金,募集并管理客户基金进行股权投资等”,2013年国金证券、招商证券新成立的另类投资公司业务类型均有“股权投资”字样。

  研究垂询

万格 Fiona Wan(分析师)

Email:Fionawan@chinaventure.com.cn

  媒体垂询

于晓姣 Caroline(媒介专员)

Tel:+86-10-59799690-681

Fax:+86-10-85893650

Email:Caroline@chinaventure.com.cn

  关于投中研究院

投中研究院隶属于投中集团,致力于围绕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开展资本研究、产业研究、投资咨询等业务,通过精准数据挖掘及行业深度洞察,为客户提供最具价值的一站式研究支持与咨询服务。

  关于投中集团

投中集团是一家领先的中国市场金融数据及商业信息服务提供商。通过旗下数据产品CVSource,为活跃于中国市场的投资机构、投资银行、战略投资者、资产管理公司等各类金融客户提供专业的数据、资讯及分析工具,同时运营中国PE/VC行业第一门户网站www.ChinaVenture.com.cn, 并举办各类投资会议。投中集团成立于2005年,在北京、上海和深圳设有办公室。

投中研究院隶属于投中集团,致力于围绕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开展资本研究、产业研究、投资咨询等业务,通过精准数据挖掘及行业深度洞察,为客户提供最具价值的一站式研究支持与咨询服务。

投中集团是一家专注于中国投资市场的领先信息咨询机构。投中集团为致力于中国市场的投资机构、投资银行与企业等客户提供专业的第三方信息产品及研究咨询服务。投中集团成立于2005年,在北京、上海和深圳设有办公室。

  法律声明

本报告为上海投中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投中集团)制作,数据部分来源于公开资料。本公司力求报告内容的准确可靠,但并不对报告内容及引用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作出任何承诺和保证。本报告只作为投资参考资料,报告中信息及所表达观点并不作为投资决策依据。

本报告包含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本、数据、图片、图标、LOGO等)的所有权归属投中集团,受中国及国际版权法的保护。本报告及其任何组成部分(包括但不限于文本、数据、图片等)在用于再造、复制、传播时(无论是否用于商业、盈利、广告等目的),必须保留投中集团 LOGO,并注明出处为“投中研究院”。如果用于商业、盈利、广告等目的,需征得投中集团同意并有书面特别授权,同时需注明出处“投中研究院”。

媒体支持:投资中国网 数据支持:CVSource投中数据终端

第一时间获取股权投资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投中网,或用手机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获得投中网每日精华内容推送。

联系我们 欢迎投稿
  • 投中网
  • CVS投中数据
  1. 创新经济的
    智识、洞见和未来

  2. 投资人都在用的
    数据专家

返回顶部